1. 皋兰县
  2. 崆峒区
  3. 正宁县
  4. 两当县
  5. 临夏市
  6. 合作市
  7. 榆中县
  8. 永登县
  9. 武山县
  10. 甘谷县
  11. 泾川县
  12. 灵台县
  13. 景泰县
  14. 成 县
  15. 徽 县
  16. 卓尼县
  17. 迭部县
  18. 玛曲县
  19. 碌曲县
  20. 夏河县
  21. 古浪县
  22. 天祝县
  23. 靖远县
  24. 会宁县
  25. 麦积区
  26. 秦安县
  27. 清水县
  28. 张家川县
  29. 庄浪县
  30. 静宁县
  31. 庆城县
  32. 宁 县
  33. 环 县
  34. 华池县
  35. 合水县
  36. 安定区
  37. 陇西县
  38. 渭源县
  39. 临洮县
  40. 漳 县
  41. 武都区
  42. 文 县
  43. 康 县
  44. 临潭县
  45. 舟曲县
  46. 永靖县
  47. 和政县
  48. 广河县
  49. 积石山县
  50. 康乐县
  51. 宕昌县
  52. 西和县
  53. 礼 县
  54. 通渭县
  55. 岷 县
  56. 东乡县
  57. 临夏县
  58. 镇原县

    三产融合 皋兰县这家合作社助农脱贫走出新路子

    合作社实行了多元化发展,在种植大棚蔬菜外,还种植苗木、花卉、盆景,特别是每年兰马赛期间,合作社种植的温室花卉成为抢手货,获利可观,合作社负责人陈作利说。记者了解到,皋兰县九合镇通过实施三变+休闲农业+加工企业模式,将财政扶持资金、集体土地入股企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皋兰县九合镇通过委托建设高架大棚和资金入股的方式,选择开隆合作社带动全镇56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当时,镇上将112万元扶持资金,按照每户2万元的标准统一注入合作社,其中56万元用于集中建设56座高架大棚,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将高架大棚出租给开隆合作社经营,每年每户获租金收益800元;另外56万元入股合作社,贫......详细

    告别苦日子 迎来新生活——平凉崆峒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平凉市崆峒区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崆峒区抓住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三个关键”,全力以赴补短板,千方百计提弱项,倾心尽力惠民生。2018年9月,崆峒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后,崆峒区对扶贫对象应纳尽纳,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实现105个贫困村、1.2万户4.88万人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451户1511人,贫困村退出率达到100%,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4%,贫困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70元增加到6216元。盛夏时节,行走在崆峒大地,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生机勃勃,一幅美丽乡村画......详细

    聚力补短板 绘就新画卷——庆阳正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年10月,省政府宣布全省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正宁县“榜上有名”,成为庆阳市第一个摘帽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中,正宁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扶贫惠农政策落实,突出脱贫成果巩固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县稳定减贫9488户384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5%。“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进砖瓦房!”正宁县山河镇李家川村低保户张来财兴奋地说,作为贫困家庭,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是一种奢望,没曾想政府的公租房政策让自己圆了“安居梦”。在李家川,和张来财一样的村民有23户,在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年初他们搬进了新居所,门前也通上了柏油路,出行更加便捷。针对部分贫困户无......详细

    两当:灵芝敲响另一扇致富门

    近年来,陇南两当县左家乡始终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收入保增收作为工作的主基调,将发展产业作为致富的快车道,依托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力促特色产业在左家乡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杜月乔,一名返乡的90后创业青年,发展产业一直是萦绕在他心头的致富梦。在全县产业发展热潮的影响下,他的产业发展致富路由此展开。从食用菌到木耳再到灵芝,在不断摸索中他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他不仅在村里种植了木耳2万袋,还发展了灵芝种植2万袋。“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之前的有很大区别了,在农村我们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党和政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产业的便利机会,家乡有更多让我们施展拳脚的机会,作为......详细

    临夏市折桥镇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折桥镇位于临夏市东郊,面积13.8平方公里,辖甘费、折桥、祁牟、大庄、苟家、慈王、后古、陈马8个行政村。近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590人,人均耕地面积0.45亩。近年来,临夏市折桥镇始终把“特色产业脱贫”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重点扶持“三区三州”政策机遇,坚持“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如今,农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已从2013年的7668元增加到目前的14349元。2015年,折桥镇4个贫困村摘帽脱贫,2019年折桥镇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针对各村土地利用率不高、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农业种植经济......详细

    大美高原唱响幸福欢歌——甘南州合作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南州合作市海拔高,基础设施薄弱,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合作市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8%下降到2019年的0.04%,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164元提高到2019年的8544元。大美高原的幸福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7月的当周草原绿草如茵、如诗如画,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走进合作市那吾镇更知地村兴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养殖大棚映入眼帘。牧民尕藏安子兴奋地告诉记者,合作社又增加了80多头牛和200多只羊。更知地自然村距离合作市区14公里,全村18户人,多年来从事畜牧养殖业,但由于......详细

    蓄势扬帆踏浪行——榆中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盛夏的榆中,天高云淡、草木葱茏。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瓜果飘香、万物竞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2014年到2019年,作为兰州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榆中县坚持精准方略,强化产业支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描绘了一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观历史画卷。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贫超过8.1万人,1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7%。榆中县辖9乡11镇268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61万人。脱贫攻坚之初,全县贫困人口为2.23万户、8.41万人。脱贫攻坚启动后,榆中县根据贫困群众分布特点,成立了北山片区、南山片区、川东片区、川西片区4个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统筹协调,负责片区内脱贫任务的落实......详细

    脱贫攻坚步铿锵 携手并进迈小康——永登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永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门户,是甘肃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六盘山贫困片区县之一。近年来,永登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力实干,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4年以来,永登县共减贫19887户73549人,贫困率从16.17%降至0.08%。2019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2元,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盛夏时节,永登大地生机勃勃。日子活了、心气足了、面貌变了……脱贫攻坚带来的改变,让群众解开沉重的贫困枷锁,步伐轻快地奔向小康生活。“以前住在山沟沟里,干啥都不方便。搬下来后,看病、上学都很方便,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自己只掏了1.5万元”搬进永登县武胜驿镇武胜驿村11社的新......详细

    华丽蜕变“三部曲” ——武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放眼武山县脱贫攻坚战场,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零产业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2013年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时,武山县有贫困人口12.2万人,贫困村156个,贫困发生率28.67%。在全县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2018年整县实现脱贫摘帽。”武山县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全县累计减贫11.85万人,1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5%。行走在武山县乡村,绿意无限,景色宜人,孩童嬉戏,老人健身,红红火火奔小康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武山县素有“蔬菜之乡”称号,而大南河流域则是武山县设施蔬菜生产的发祥地、全县......详细

    脱贫路上再加力 决战决胜奔小康——甘谷县脱贫攻坚综述

    面对贫困,历届甘谷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想办法、谋出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逐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全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用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积极探索、真帮实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场只能取胜没有退路的生死之战。”甘谷县委书记申君明说,脱贫攻坚伊始,县委、县政府就结合县情厘清思路,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摘掉“贫困帽子”。甘谷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帮扶责任人联系贫困户的三级帮扶责任体系,实现帮扶力......详细

    【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泾川:生态建设“巧嫁”人文旅游 人居环境提升典范

    每当人们说起黄土高原的农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片干旱荒凉的景象,“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话语似乎永远是这片土地的写照。随着本次“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采访团不断深入了解平凉市,沿途所见美丽整洁的新农村、一路伴行的青山绿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的生态旅游村,都不断改变人们的印象。走进泾川县凤凰村,一座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的生态花卉园映入眼帘。入园后,沿途道路干净整洁,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繁花盛开,景色美不胜收。在园林中央,凤凰与百鸟展翅欲飞的雕塑夺人眼球。这座雕塑背后,是凤凰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从贫困走向富裕,涅槃重生后的真实写照。“就在几年前,......详细

    灵台:脱贫致富能手陈玉虎

    今年51岁的陈玉虎是灵台县上良镇合集村的脱贫光荣户,他勤劳朴实,待人热情,走进他们家,干净整洁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一颗满目翠绿的梨树上挂满了果实,静静的站立在院子中央,仿佛是专门为勤劳的陈玉虎劳作后休息纳凉准备的。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猪圈里的小猪仔们倒水、喂食。“我今年养了10头育肥猪,10头能繁母猪,截至目前我已出售25个猪仔,卖了4万元,预计今年养猪可实现净收入10万元。”陈玉虎乐呵呵的说道。别看陈玉虎现在精神抖擞,满面笑容。几年前,他可是愁眉苦脸,生活十分艰难。外出在金昌务工的他,因常年下井而患有严重的腰椎病,不能在从事重体力工作,而家中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学阶段,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家里的重担一......详细

    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景泰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泰县,气候干旱、风大沙多,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在2011年被列为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景泰县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户,下足“绣花”功夫,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到2019年,全县累计退出贫困人口1.14万户4.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4.38%降为0.63%,6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景象繁荣、国泰民安”。如今的景泰,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全力以赴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前有院落,后有车库,房屋宽敞明亮,......详细

    朝着小康阔步前行——陇南成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近年来,成县众志成城、尽锐出战,在这场硬仗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2019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成县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退出贫困村104个,贫困户1.51万户5.6万人,剩余贫困人口30户1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前段时间,王磨镇黄山村村民们告别了自家的老房子。伴随着机器轰鸣的作业声,被烟熏得发黑的屋顶梁椽也随即掉了下来……关于拆房,村民黄如意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支持。家里的老宅已经建好有20多年时间,由于年久失修,墙面有很多裂缝。黄如意一家老小很早就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房,老宅就用来堆放杂物。像黄如意家这样的情况在......详细

    幸福敲开农家门——陇南徽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近年来,徽县紧紧围绕“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全面脱贫的目标,坚持把扶贫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净减少贫困人口10895户41455人,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2.24%下降至0.19%。数载辛勤耕耘,喜结丰硕成果,徽县干部群众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当前,全县上下在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正越来越精彩……藏在青泥岭大山深处的嘉陵镇铁山村,是徽县最偏远、最穷困的地方之一。如何增收致富,成了摆在乡亲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到一年的时间,该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乡亲们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出了“青泥黑猪”的响亮招牌。许文奇既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详细

    打好特色牌 推开致富门 ——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见闻

    从村头走到村尾,几乎每家每户都经营着农(藏)家乐,有些自己经营,有些出租出去。每家农(藏)家乐院门口,都停满了车辆,游客们在包房里品尝美食、把酒言欢,孩子在院子里追逐嬉闹。在保成农家乐,记者见到了今年41岁的李保成,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靠着经营农家乐,变成了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致富能人。“家里有老人孩子,自己又没手艺,只能出去打临工……”李保成一家5口人,收入来源长期靠5亩旱地种植的大豆、麦子和土豆,以及他打临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力赛村靠近卓尼县城和大峪沟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2017年,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农村“三变”改革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项目,木耳镇将力赛村57户农牧户住......详细

    白龙江畔展新颜——甘南迭部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地处白龙江畔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一度以来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等因素,发展比较缓慢。2013年底,全县仍有13277人生活在贫困线下。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迭部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提升扶贫整体效益为目标,落实帮扶责任,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全县5.6万群众迈入小康。2019年底,迭部县全面完成了年度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贫任务,贫困人口减少到44户20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2%。盛夏时节,走进迭部县,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悠然怡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一个个产业兴、群众富的画卷无不令人感叹白龙江畔迎来的巨变。走进达拉乡高吉村,山色如黛、鸟鸣清脆,民宿错落有致地散落山间。游客接待中心里游客们坐着,欣赏着小桥流水、......详细

    雪域高原唱响幸福欢歌 ——甘南玛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盛夏时节,行走在玛曲高原,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处处呈现着勃勃生机。一面面党旗,飘扬在脱贫第一线;一个个产业,铺就致富路;一张张笑脸,描绘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画卷,雪域高原唱响了幸福的欢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玛曲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7.3%下降到2019年底的0.23%,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玛曲县整县脱贫。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在阿万仓镇道尔加村,提起牧民党员特布考,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15年来,他给贫困群众送牛、送羊、送马、送钱,累计帮助贫困户100......详细

      甘肃甘南州夏河县安果村:吃上“旅游”饭,安心奔小康

      从甘肃甘南州夏河县县城出发,沿着甘肃甘南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机场公路,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颜值颇高”的村落---甘肃甘南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的安果村,整个村庄显得干净、整洁,与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生态优美的画卷。据夏河县政府副县长、阿木去乎镇党委书记旦正加介绍,夏天欣赏花海草原,冬天与雪山牛羊为伴,安果村能领略牧区的多种景观,具有发展民宿和体验式旅游的独特优势。依靠美丽风景,安果村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这碗饭,大家安心奔小康。走进安果村村民贡保杰布的家中,记者看到了非常干净的藏式风格民宿包间。贡保杰布今年50岁,妻子贡去乎吉与他同龄,有两个儿子:贡保热旦、贡保杰,4人都在家务农。他家中共有耕地8亩,草场面......详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的“古浪模式”

      古浪县地处国家划定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39.8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古浪县尽锐出战,在认真总结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思路、出路、产业、模式”四大瓶颈制约,从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入手,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构,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的基本方略,推动扶贫开发从单打独斗转向兵团作战,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从粗放式扶贫转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过程中,古浪县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切中古浪贫困山区精准脱......详细

      “青藏之眼”的脱贫故事——武威天祝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祁连山下,易地扶贫搬迁的小院拔地而起。温室大棚里,脱贫后的天祝群众正在感恩奋进……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被誉为“青藏之眼”。这里,曾经是全国“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也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天祝深度贫困的总攻决战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常规手段、一般方法很难完成任务。为此,天祝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尽锐出战,到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07%,8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记者近日在天祝县采访时看到,易地搬迁拔穷根、产业兴起稳根基,各族群众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正在交出一份精彩的脱贫答卷。2019年,......详细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靖远县北湾镇:小黄瓜托起“移民新村”百姓致富梦(图)

      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新坪村是2013年7·22定西市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恢复重建的异地安置移民村,也是全省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两村的基本村情。面对这一现状,近年来,靖远县千方百计为移民群众谋划脱贫致富产业,确定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1+N”产业发展思路,聚力发展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种植产业,掀起了一场改写移民群众旱作农业习惯的产业革命。“2018年开始建大棚时,很多村民不认可,担心自己没技术,怕挣不上钱,推广难度非常大。我们在反复动员、做思想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去武威等地参观学习,并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试种非常成功。”富坪村党支部书记施万红告诉记者,当年有村民种大棚收入10万元......详细

      会宁大沟镇:做活乡村旅游 甩掉“穷帽子”

      近年来,大沟镇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统揽工作全局,下足绣花功、齐出组合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该镇还因势而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突出大沟地域特色和文化根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致富新理念、脱贫新路径,逐步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杏花”为主题,以“挖掘深度贫困地区资源”为内涵的乡村公益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六月的大沟深处,乡野田园风光静谧、杏林行间绿意盎然。当你怀着一份赤城、踏上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之时,你可以在新坪村感悟学窑书韵,走进王家集村体验乡村记忆,阔步厍弆村品读历史风情。厍弆村村民李国权告诉记者,近几年,村上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实行了农村“三变”......详细

      摘下贫困帽 迈向小康路——天水市麦积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天水市麦积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六盘山特困片区国家重点扶持县区,也是省定深度贫困县区。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区有贫困人口13.15万人,贫困发生率28.96%。经过全区干部群众六年的勠力攻坚,这里成了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培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里的干部群众奋力书写出了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截至今年年初,全区累计脱贫退出贫困村198个,剩余贫困村11个;累计减贫12.93万人,剩余贫困人口216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1%。如今,放眼麦积大地,脱贫攻坚主战场响鼓劲催、旌旗如画。“宅者人之本”,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安居才能乐业。近日,记者来到麦积区石佛镇马家山新村,放眼......详细

      昂扬向上换新颜 ——天水秦安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在陇原大地上,有一方果甜椒香的幸福之地——秦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秦安人民团结奋斗、铿锵前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闭塞走向开放发展,从追求温饱走向全面小康,谱写了一曲昂扬向上的壮美华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秦安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抢抓政策机遇,把握工作重点,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做大做......详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县:云端玄头 让小康来敲门

      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一路向东,沿着盘旋的山路,慢慢走进了海拔1800多米的“云端”,云海深处,一处整齐划一的崭新村落隐没其间,如梦似幻、如诗似画,宛若置于人间仙境。这个“仙气飘飘”的村子以前可没有这么脱俗,用村民们的话说,穷的让人看不到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祖祖辈辈被大山隔绝,过着“闭关”的日子。2013年,一条宽敞的通村水泥路打开了通向外界的一扇门。村民走出了大山,客商走进了村子,玄头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玄头村是离清水县城最远的一个村子,地处渭河北岸,属渭河小流域气候,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种植花椒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年过花甲的村民郭步恩十几年前就种植花椒,2005年从黄土地上收获第一桶金......详细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天水张家川:设施农业助村民就地增收致富(图)

      “我家流转了2.5亩土地,一亩地一年600元流转费,再加上我在合作社里务工,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收入,比起以前种粮食,现在的收入好多了。”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给大樱桃疏果的马河村村民马香莲说。农业要高产,离不开设施农业。近年来,张家川县龙山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打造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总面积2981亩,引进天水源丰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水荣达果品有限公司2家果品公司,成立了裕丰、荣达、光大、聚友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400余万元,种植苹果2386亩,大樱桃500亩(其中设施大樱桃100亩),育苗基地95亩,吸纳社员645户3225人,贫困户364户163......详细

      巾帼扶贫车间 庄浪县吊沟村家门口的红火日子

      50岁的王忠凤一边麻利的给宫灯糊着金边,一边和周围的好姐妹们唠着嗑。“在这里打工,不仅能挣到钱,时间自由还特别欢乐。”她笑着说。和王忠凤一样,45岁的周巧叶也十分喜欢在扶贫车间里打工,不用风吹,不用雨淋,不耽搁种地,还能照顾家里。这间“欢乐”的扶贫车间创建于2019年3月,是庄浪县第一家宫灯生产车间。其中从业人员83人,有55人为建档立卡户,残疾人3人。“我们这个扶贫车间虽然不大,但我们的宫灯可是很火。”扶贫车间负责人宋小霞告诉记者,由于有很好的网络销售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通过常年与河北石家庄等地企业建立了订单销售合同,这里生产出的宫灯根本不愁销路。1977年出生的宋小霞14岁时便外出打工,12年的打工经历,让......详细

      打好攻坚战 阔步迈小康——合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合水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贫困户11942户4.96万人,贫困发生率32.4%。面对贫困,合水县坚持深化县级干部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5%。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合水县坚持县里四大班子带头,定期深入贫困村户调研,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项目需求清单,与8名县级分管干部、12个乡镇和28个县直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三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联动促攻坚”的工作格局。在“头雁”示范带动下,......详细

      笑脸喜迎幸福来 ——庆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路直通农家,一排排新建的民居错落有致,一片片特色林果生机盎然,一个个富民产业花开正旺……庆城,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已脱胎换骨,变了模样。在脱贫攻坚中,庆城县聚焦51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强基础、补短板、兴产业,让这方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2019年底,该县贫困发生率从22.16%下降至0.29%,退出贫困县序列。“政府不光给我帮扶资金,还帮我盖了房子。”说起新居的事,太白梁乡吴家岔村马杰发自肺腑地感激。马杰原来住在三孔年久失修的窑洞里,居住已经有了潜在风险。各级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劝说他盖新房,都被倔强的马杰拒绝了。2019年一个夜晚,马杰家的窑洞突然塌陷,他被砸骨折了。在村里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详细

      聚力补短板 绘就新画卷——庆阳正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年10月,省政府宣布全省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正宁县“榜上有名”,成为庆阳市第一个摘帽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中,正宁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扶贫惠农政策落实,突出脱贫成果巩固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县稳定减贫9488户384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5%。“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进砖瓦房!”正宁县山河镇李家川村低保户张来财兴奋地说,作为贫困家庭,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是一种奢望,没曾想政府的公租房政策让自己圆了“安居梦”。在李家川,和张来财一样的村民有23户,在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年初他们搬进了新居所,门前也通上了柏油路,出行更加便捷。针对部分贫困户无......详细

      小康路上“羊”眉吐气——庆阳环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麦收后的环县,黄土塬绿色愈浓,草美羊肥。这个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革命老区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贫困,环县紧抓草畜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精心培育草畜产业,实现了贫困户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羊产业,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肉羊产业扶贫的新路子。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31717户136487人,出列贫困村200个,2019年实现整县摘帽退出。目前,全县剩余贫困村15个,贫困人口1013户3560人,贫困发生率从39.28%降为1.1%。环县有天然草场870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00万亩,广大群众素有种草养羊的优良传统。这个祖祖辈辈只管几代人“温饱”的传统产业,是如何唱响现......详细

      庆阳华池:描绘美丽生态画卷

      华池县近年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描绘出青山绿水的生态画卷。华池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因沟壑纵横、土壤孔隙大、植被稀疏、气候干燥,水力、风力、重力侵蚀严重。面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的实际,华池县坚决扛起绿色发展大旗,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上下功夫。1997年至1999年,华池县先后被列为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县;2000年,全县规划治理流域总面积625.7平方公里,已治理面积228.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36.5%;2000年以来,全县狠抓退耕造林种草工程建设,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历年分批实施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266.67公......详细

      打好攻坚战 阔步迈小康——合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合水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贫困户11942户4.96万人,贫困发生率32.4%。面对贫困,合水县坚持深化县级干部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5%。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合水县坚持县里四大班子带头,定期深入贫困村户调研,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项目需求清单,与8名县级分管干部、12个乡镇和28个县直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三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联动促攻坚”的工作格局。在“头雁”示范带动下,......详细

      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定西市安定区稳就业保民生见闻

      就业乃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任务。在定西市安定区,人社部门通过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落实培训补贴等措施,向更宽的范围拓展就业机会,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3月初,张龙和工友们踏上了前往福州的列车,成为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工人,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这家高新科技企业的一员。张龙是定西安定区人,去年8月,在苏州工作的他因家中有事回到家乡,原本打算过完春节去苏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龙回苏州工作的愿望破灭了。张龙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村干部上门来询问他是否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他表示愿意前往福州务工。“我目前主要从......详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陇西 奔富路上展笑颜

      初夏,采访小组走进陇西,放眼望去,绵延的梯田宛如五线谱,在千沟万壑中匀称地展开,劳作的人们如点点音符跃动其上,勃勃生机弥漫在广阔大地。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2014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22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391户4137人,1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高质量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一幅幅和谐美好的图景展现在盛夏的陇西大地,处处生机勃发。政府精准精细施策,逐项逐户补短板,富民产业在家家户户开花结果,人民的小康大道越走越宽。下面,请跟随记者镜头一起分享这些动人瞬间。...详细

      渭水源头幸福花开——定西渭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渭源县视察,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近年来,渭源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盯脱贫目标,围绕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打好政策组合拳,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六年来,全县净减少贫困人口2.47万户10.0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1.66%降至0.43%。盛夏,渭水源头阳光灿烂,贫困的阴影已然消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户在地里勤劳耕作,广大干部争分夺秒奋战在一线,向着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发起冲刺。杨天云一直生活在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从没外出打过工。究其......详细

      甘肃临洮渐兴“智慧农业” 务农不再“苦力+蛮力”

      孙春胜家住甘肃定西市临洮县新添镇孙家村,世代“庄稼汉”的他说,务农从“下苦力、使蛮力”,逐渐转变为“数字化、轻易化”。他举例说,就购买农资这一事,他最初与同村人拼车来回1个多小时,到乡镇“凭感觉挑选农资”;后来有了村级销售点,他就骑三轮车“选畅销”运回家;而今躺在家里用手机下单,享受送货上门的高品质“掌上务农”。早在2014年,临洮县就开始推行农村生产、供销、授信“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但由于没有解决农村数字化问题,未能实现平台共享和流动,改革进展一度停滞。直至2019年9月,该县基于阿里巴巴钉钉搭建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接入农资直供、数字农场等服务功能之后,数字化平台成为临洮政企服务、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详细

      部长“直播带货” 助漳县“甘货”冲上“云端”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漳县的关注支持,热诚欢迎大家来我们美丽漳县逛美景吃美食。” 6月21日,漳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萍,走进“I@甘肃2020网络扶贫博览会第三场”活动直播间,为漳县美景和农特产品代言。“漳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过渡地带,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得名......”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网络活动,但直播一开始,赵萍马上变身“网红”,对漳县奇特的地貌、优美的风景信口拈来。说口感,谈味道,亲切地与主播交流……直播期间,赵萍首先给观众推荐的农产品是酸甜爽口的漳县特色产品艾康沙棘果汁。现场,她介绍了漳县艾康沙棘果汁的......详细

      武都:抓好“六稳”“六保” 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武都区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拉动消费回升,有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决胜脱贫攻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武都区通过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脱贫增收。“我们厂里贫困户有20多个,她们在这儿上班的收入平均都在3000左右,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子文制衣厂车间负责人李二兰说。发展直播带货,重在群众受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花椒产业线下消费市场遇到了一些阻力。为了在......详细

      文县:羊肚菌大帮手 拓宽农户增收不再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文县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羊肚菌产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文县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羊肚菌产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进文县刘家坪乡关口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成片的黑色遮阴网大棚映入眼帘。看着破土而出的羊肚菌,正在大棚内进行除草、浇水等管护工作的龙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今年的羊肚菌长势非常好,一定能迎来一个好收成。我们也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来种植这个羊肚菌,增加他们的收入。”在文县尚德镇辰德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详细

      康县何家庄村:改变村貌 发展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的养殖场和垂钓园的收入也越来越好了,眼下正在新建一个烧烤啤酒园,预计下个月就能营业。保守估计,今年的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7月14日,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村民何庆山,接受中国甘肃网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位于陕甘交界、国道345沿线,西距县城10公里。该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景色秀丽。曾经,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何家庄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富民产业发展落后、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全村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以前的何家庄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自行车都骑不成。破旧的房屋被河道里、山脚下的生活垃圾包围着,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这导致村民思想状......详细

      临潭:“打卡”美丽乡村 民宿让农民变股东

      “尕娘娘”一词,源于古时洮州,沿用至今,专指勤劳朴实的妇女。洮州——今天的临潭县。庙花山村位于临潭县八角镇西北部,与冶力关天池冶海景区相邻,利用独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40岁的庙花山村妇女冯金秀,2013年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家能开起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民宿,那时,目不识丁的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民宿。“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忙到头,挣的钱也只够糊口,” 冯金秀告诉记者,“我丈夫是一个瓦工,那时也没什么工活,除了种地没有别的选择……”2013年,随着八角镇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冯金秀一家也从山上搬到了山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易地搬迁群众收入低的难题,庙花山村......详细

      “五好”花开别样红 ——舟曲县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综述

      6月的舟曲,青山如黛,龙江蜿蜒,花开漫野,生机盎然。行走在藏乡江南,我们进村庄、入农户,倾听群众心声,关注今昔对比,探寻这片土地退出贫困县、走上小康路的奥秘。听一路,记一路,感受一路。所到之处,脱贫群众首先点赞:如今的党支部,真正是村里的“主心骨”,现在的党员,确实是身边的带头人。村镇干部纷纷感叹:脱贫攻坚有支部、扶贫一线看党员。舟曲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处处可见、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舟曲县以创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五好”示范县为抓手,创新实践党建“十大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作用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富民......详细

      临夏永靖:山绿了 水清了 他们都笑了

      这里是永靖,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所在地,这里是洮河与黄河相合的地方,造就了气势非凡的景象。11月10日至11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甘肃段采访团来到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的永靖县,深入采访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立冬后的龙汇山自有其绚丽多彩的美丽,脚下是碧波荡漾的黄河,眼里是层林尽染的金黄。谁又能想到这里还有42道湾、40多座梁,曾经生态环境恶劣,植被稀少,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河流域带来极大威胁。十多年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孔德龙被分配到了这里成为一名普通的林业人员。为了改善当时龙汇山的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从1999年秋季开始,永靖县采取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详细

      和政县:打造赤松茸种植基地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赤松茸是生长在赤松林树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俗称松茸、松口蘑针松茸。其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具有味鲜、爽脆、口感好等特点。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正在推广种植。人工培育的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P的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10倍,蛋白质含量达25.75%。据介绍,赤松茸的栽培很简单,利用农闲土地,开沟起垄,不需要搭建温棚,也不需要制作菌床和菌棒,直接长在地上,仿野生环境种植生长,做好营养基质,主要来源是谷壳、稻草、玉米芯、木屑、竹叶等农户家常见易得的材料。“和政县夏天气温低,而赤松茸的生长适宜温度就在28摄氏度以下,且可以......详细

      变废为宝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临夏州广河县发展循环农业侧记

      踏着春天的脚步,记者走进广河县伊泽苑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干净整洁的养殖区内,一排排白色、蓝色的青贮饲料包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一股粮食发酵的味道。这些饲料包,就是合作社牛羊的食物来源,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牛包子”“羊包子”。这些“包子”从何而来? 从农民的庄稼地里来。农作物收割后,将大量的秸秆粉碎进行青贮氨化、揉丝打包,储存后饲喂牲畜。牲畜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全部施回农田,这样既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可以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发展。 该合作社现有标准化牛棚10座,占地1万平方米,牛存栏1300头,光粪便一天就要产生好几吨。记者看到,合作社购入的畜禽粪便自动化处理设备正在有效运转,粪便经此设......详细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山海情深 积石山扶贫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今年1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防护物资全线告急。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要求,根据临夏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安排部署,积石山县将甘肃拓奇公司扶贫车间内的部分生产线进行转产改造,用于生产、加工防护服。2月7日,公司开始全面改造。短短4天后,扶贫车间三楼3000平方米的车间内,更衣室、洗消间、风淋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9条防护服生产线全部建成。“我们这里的生产设备与南方相比差不多,甚至还更好。”拓奇公司扶贫车间副总经理陈鹤自豪地说。下一步,甘肃拓奇公司扶贫车间将继续推进防护服生产,并通过出口,让“甘肃造”防护服走向海外。...详细

      上半年临夏州重点工作盘点——康乐县篇

      盛夏时节,漫步在康乐县,满城绿荫,百花争艳,美景如画。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时刻都让人感受到,一股创新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卓有成效,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今年上半年,康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开创了康乐县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制定脱贫工作方案、“十个一”工作法、包抓村和驻村蹲点制度……2019年,康乐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一劳永逸,巩固脱贫成果......详细

      逐梦小康共奋进——宕昌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宕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是我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宕昌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乡村、特殊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铆足劲攻坚,憋足气冲刺,保重点、攻难点、补弱点、通堵点,勠力同心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全县计划退出贫困村121个、减贫3万人,实际退出贫困村144个、减贫3.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4%,奋力冲刺高质量脱贫目标,向全面小康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在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一家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着修剪黄芪根须,打包黄芪、当归等药材切片,这些品质上乘的药材产品将远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在官亭镇仇家山村,一......详细

      西和卢河镇:金银花变身致富“金银”花

      盛夏时节,位于西和县卢河镇董河村的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银花种植基地里,金银花竞相绽放,一株株金银花树迎风摇曳,淡淡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基地里108亩金银花已经进入盛产期,眼下正是采摘的好季节,来自本村及周边的60多名采摘者忙个不停,放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连日来,董河村的王绒姐起得比往常都要早,匆匆吃过早饭,便来到村里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采摘生活。“我今年66岁了,人是残疾的,合作社成立后,我就来这儿干活,一年能挣1万多元”王绒姐一边摘花一边高兴的说。她不停穿梭在花枝间,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摘下一大把细长的花蕾,她面前装金银花的笼子逐渐“丰满”起来。临近中午,采摘了一上午的乡亲......详细

      礼县王坝镇:“慢宝宝”圆了致富梦

      近日,笔者走访礼县王坝镇一贫困户,四合小院整齐划一,两层楼房的正房格外引人注目,崭新的左右厢房错落有致,新式大门耀眼夺目。室内新式组合、沙发等木质家具样样俱全。宽敞平坦的院子正晾晒今年的小麦,四周花盆紧挨,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盆景构思奇特、做工精致。这样喜闻乐见的农家小院,在礼县王坝镇各村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为民惠民利民政策,立足实际,纷纷养殖起了能繁殖母猪,一头母猪一年生产两窝猪娃,孕期大约110天,猪仔出栏需要45天左右,猪仔售价一头1000多元,当地人把猪娃爱称“慢宝宝”。“慢宝宝”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是今年的第二窝猪娃子,有20多头,再有一个月就......详细

      甘肃通渭:金银花里摘“金银” 脱贫致富有“花路”

      “我家种植了7亩金银花,三人一天能摘20多斤,按今年的市场价格算每天收入300元。现在我家不但脱贫,而且在全村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李家店乡三湾村杨庄社李春贤说。李家店乡郭坪村村民张继刚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家因为种植金银花有了起色。张继刚说:“2017年我种了2亩金银花,卖了8000多元。看到效益,去年我又种了1.4亩,只要金银花年年有收入,日子就天天有盼头。”据了解,金银花当年栽植即可见效,次年亩均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第三年进入盛花期,亩均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从第四年起亩均产值可达1万元,可连续稳定增收20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据通渭县委书记邵志刚介绍,从2017年开始,通渭县金银花如雨后春......详细

      甘肃岷县:药乡焕发新活力

      “岷县脱贫有‘三宝’,药材蜂蜜鼠尾草”——这句在甘肃岷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当地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岷县聚焦“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三大关键环节,构建起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体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岷县正深入探索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新途径,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初夏时节,走进岷县的田间地头,当归、大黄、黄芪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今年52岁的岷县麻子川镇吴纳村村民徐改新正忙着给黄芪放苗,如果价格好,一亩地可以有4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靠着这5亩地药材,她不仅供儿子读了大学,还享受政策修起新房,过上了好日子。“以前主要种......详细

      上半年全州重点工作盘点——东乡县篇:乘风破浪奋楫行

      盛夏的东乡,处处涌动着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刺的热流,脱贫攻坚如火如荼,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产业发展拓面提质……群众的生活,就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新。今年上半年,东乡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整县摘帽总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和决心,发起“冬春百日大会战”“夏季冲刺总攻战”“秋季扫尾收官战”三大脱贫攻坚战役,推进四大经济带开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狠抓“六稳”落实,守牢“六保”底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东乡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十分牵挂的地......详细

      日产700双 双双有市场——临夏县先锋乡卢马村小布鞋扶贫车间见闻

      时下,小布鞋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在临夏大地蓬勃兴起,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妇女走出家门成为“上班一族”,生产生活两不误,稳定的收入让她们喜笑颜开。坐落于临夏县先锋乡卢马村和桥寺乡的江川布鞋扶贫车间,日产布鞋700多双,而且供不应求!作为扶贫车间的负责人杨田录、杨芬秀夫妇功不可没。杨田录、杨芬秀夫妇是新集镇杨坪村人,50多岁的杨田录曾经是一名军人,还立过战功,退伍还乡后他一直保留着军人特有的敢闯敢干、忠诚守信、吃苦耐劳的本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龙羊峡等国家重大水电工地打工时,看到这里地处偏僻,物资十分短缺,就从摆地摊开始,做起了小买卖。自己从经营香皂、牙刷等小商品开始,逐渐扩大规模经营起了批发铺。......详细

      镇原:脱贫路正宽 山村展新颜

      肉兔养殖,万寿菊、瓜菜种植,每日10万只肉鸡屠宰线……一个个脱贫产业项目在镇原大地落地开花,昔日贫穷的山沟沟里一幅脱贫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镇原县是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近年来,镇原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立足县域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每年的7月到10月初,驱车行驶在镇原境内,不论在山区还是川区,一片片金灿灿的万寿菊成了镇原山川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期长达近4个月的万寿菊不仅美了乡村环境,更是当地农民的致富花、摇钱树。据介绍,镇原全县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了7.4万亩,亩均纯收入2200元。镇原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沟......详细

    【甘肃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视频|通渭县:发展中医药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红色南梁的绿色发展
    永登:小毛驴进村安家 驴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渭源:“百美村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开工

    内容策划:刘 姗   美工:石艾灵  技术:康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