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打好攻坚战 阔步迈小康——合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打好攻坚战 阔步迈小康
——合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合水县店子乡吕家岘子行政村光伏扶贫电站。(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李兆奎
合水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贫困户11942户4.96万人,贫困发生率32.4%。面对贫困,合水县坚持深化县级干部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5%。
聚合力决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合水县坚持县里四大班子带头,定期深入贫困村户调研,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项目需求清单,与8名县级分管干部、12个乡镇和28个县直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三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联动促攻坚”的工作格局。
在“头雁”示范带动下,合水县各级帮扶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帮贫困群众想办法、出点子、找出路、摘穷帽。县里还先后增派57名县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队队员,部分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还被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干部驻村后,及时传达上级政策,指导村里开展工作,为贫困乡村带来了先进理念、致富真经,注入了强劲动能。”合水县太莪乡黑木村党支部书记刘宗艺说,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功劳簿上,应该给驻村干部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据显示,聚焦聚力合水县脱贫攻坚的省市县乡帮扶单位有123家,帮扶干部有3557名,这些单位在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政策宣传、情绪疏导、帮办实事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4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吃水、行路、住房、用电、看病、上学等难题,帮办了一大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此外,该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大好机遇,争取天津市红桥区落实帮扶资金和捐赠资金1亿多元,引进龙头企业5家,完成消费扶贫农产品采购5000多万元;积极衔接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实施帮扶项目46个,落实帮扶资金4400万元。
补短板夯基
产业是脱贫的治本之策。合水县采取种养结合、长短结合、托管代养相结合等方式,精心建办合作组织,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持续增收的“稳定靠山”。合水县扶贫办主任胡关宁介绍,该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值3.5亿元以上;种植各类瓜菜3.8万亩;建成“331+”湖羊养殖合作社12个、奶山羊养殖合作社6个、特色养殖合作社35个,肉牛、生猪、羊只(奶山羊)和其他家禽(特种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3万头、7.1万头、33万只、49.8万只;新建改建农业龙头企业8家、果蔬保鲜库6座,实现销售收入2.11亿元,带动贫困村2个、合作社6家、贫困户1297户。
在补齐产业短板的同时,合水县紧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道路用电等基础弱项,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胡关宁告诉记者,该县累计投入4.49亿元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投资1.06亿元彻底解决了该县29836户126208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建制村通硬化路36条580公里,全县建制村通客车和硬化路达到100%。
盯靶心“清零”
“针对未脱贫的户,县里科学制定帮扶‘套餐’,从产业培育、促进就业、稳定收入等方面入手,聚焦到户、解决到人,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少一人。”胡关宁说,针对剩下的108户392名贫困人口、983户监测户和边缘户,合水县建立了“三级五方”挂牌督战机制,确定了26名督战县级干部、11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2个乡镇党政“一把手”、80个村党支部书记、34个驻村工作队、3562名帮扶干部分类开展帮扶。
针对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边缘户和监测户,合水县户均分别落实1万元、5000元自种自养产业奖补资金,扶持发展种植31户、养殖734户、“五小”产业629处,落实奖补资金481.7万元。同时,今年该县落实特色产业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新栽果树4100亩,改造老果园5300亩;种植各类瓜菜2.5万亩,维修设施大棚1885座;养殖奶山羊1.18万只,湖羊、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4.2万只、2.3万头、3.5万头;种植紫花苜蓿3000亩、构树500亩、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3万亩;对50个合作社落实奖补资金363万元,进一步夯实了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
此外,今年该县先后输转贫困劳动力1.5万人,落实就业补助34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27个,落实就业创业担保贷款16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752人,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