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向上换新颜 ——天水秦安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专题】2019请回答甘肃【专题】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甘肃)两地记者联合集中采访活动
原标题:昂扬向上换新颜
——秦安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俞 岳 汪敏刚
大潮奔涌逐浪高,沧桑巨变看今朝。
在陇原大地上,有一方果甜椒香的幸福之地——秦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秦安人民团结奋斗、铿锵前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闭塞走向开放发展,从追求温饱走向全面小康,谱写了一曲昂扬向上的壮美华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秦安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抢抓政策机遇,把握工作重点,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县域工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四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
抓党建促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近年来,秦安县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紧盯重点任务,围绕中心大局,整合各方资源,凝聚攻坚力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互融共促、同步推进,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秦安县通过统筹全县干部力量,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驻村农技员,实现每个贫困村有3名以上脱贫攻坚专职干部,脱贫攻坚力量持续增强。同时,紧扣脱贫实绩使用干部,牢固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及时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激励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秦安县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采取“村企联建”“村社共建”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政治作用,千方百计拓宽收入渠道,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在此基础上,全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8亿元,落实帮扶资金5728万元,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
秦安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精准落实“一户一策”,新建花椒、苹果基地4.4万亩,发展藜麦、冬花、万寿菊等“短平快”产业1.5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96个、家庭农场26个,扶持发展扶贫车间51个,设置农村“八大员”公益性岗位1966个。
同时,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入股产业扶贫资金2.3亿元,初步形成了“‘三变’+林果产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的扶贫新模式,实现保底分红1840万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截至目前,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18.12万人减少到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1.73%下降到6.56%。仅在2018年,全县就有39个贫困村实现整村退出。
强产业谋发展
革故鼎新,穷则思变。曾经,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秦安最真实的写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秦安县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利农政策,把做大做强林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改变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实现了以苹果、桃子、花椒等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局面。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秦安县就打破了“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农业结构,紧紧围绕各地农业特色资源禀赋,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以特色换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安县持续加大特色林果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同时,政策鼓励、资金扶持,使林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品种越来越新、栽培水平越来越高、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优质、高产、生态、有机的林果产业因此成为全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如今到秦安,琳琅满目的商品、红火的交易场面,无不折射出秦安积极发展多元富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全县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中国“桃之乡”“苹果之乡”“花椒之乡”已成为秦安的三张亮丽特色名片,并成为国家认证标志。
目前,全县以苹果、花椒、蜜桃为主的果椒种植面积达90多万亩,产量达90多万吨,年产值33亿元,绿色和有机产业基地扩大到20多万亩,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全县17个镇果园面积都达到万亩以上,全县人均林果收入5852.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八成以上,不仅实现了最初“填饱肚子”的目标,更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全县还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地湾景区、凤山景区、朱湾景区先后被列入省级旅游大景区和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规划。2017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逾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又一大产业。
推改革激活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一直以来,秦安县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将“放管服”“四办”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扎实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全面优化县政府政务大厅、各分服务厅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设置。截至目前,共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727项,公布“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655项,取消证明事项47项,取消、调整行政许可事项2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八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高频次政务服务事项向镇、村(社区)延伸,形成了县有政务大厅、镇有便民中心、村有代办点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8年,秦安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秦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审议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农村“三变”改革完成了清产核资;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监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医保实现整合,省内新农合异地结算“两保一孤”大病医疗商业保险模式全面推行,探索出了特困群体兜底式医疗保障新途径……
在改革中,秦安县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开放合作也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
依托县域资源优势,秦安县全面加强与葛洲坝、青岛利和萃取等公司的沟通衔接,全力争取天然气液化存储等项目来秦洽谈。同时,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兰洽会、津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项,到位资金14.82亿元。
城市美衢八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丽,秦安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如今,在秦安县,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美丽宜人……目之所及,风景如画,一幅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城市建设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在以成纪大道、青年路及解放路、滨河南北路、东西路为骨架的城市路网框架的基础上,实施了总投资2.96亿元全长约10公里的路桥项目。
总投资2024万元,实施并完成了葫芦河二号桥东匝道、西大桥西匝道、天巉西辅路及西滨河路人行道西侧等4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
投入经费496万元用于全域无垃圾的治理,积极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国开行贷款项目。加强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道路环境整治力度,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城乡环境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道路为脉络,以乡村道路为支流,干支相连、沟通内外的公路交通网络。2017年7月9日8时38分,随着“和谐号”D8961次动车驶入秦安站,秦安县从此告别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随着城乡面貌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秦安的区位优势日渐凸显,对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
出实招护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秦安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坚持将保护“一山两河一长廊”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走出了一条国土绿化改善生态、发展林业经济、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秦安县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三北五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把生态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无垃圾创建相结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村11个、整洁村130个。
全县以“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三荒”治理、“三边”(公路边、铁路边、村庄周边)美化和城区“一山两河”(凤山、葫芦河、南小河)景观打造为重点,先后完成生态造林13.7万亩,栽植行道树982公里,推动“生态秦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截至2018年底,全县实有林地面积92.28万亩,比1977年的10.41万亩增长8.86倍,森林覆盖率达到29.99%。
与此同时,秦安县还加大环境监管与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
重点抓好建筑施工和渣土车管理、煤质监管、黄标车淘汰和禁燃区管控等工作。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62天,较上年增加38天,空气优良率达80.1%,较上年同期增长14.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大幅好转。
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对葫芦河、清水河、南小河、显清河、西小河等河道治理力度。开工建设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工程,共新建污水收集管网7.4公里,清理河道16公里。
一系列的生态保护“组合拳”,让秦安县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保民生增福祉
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
多年来,秦安县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织密网、保基本、兜底线,民计民生在均衡普惠中得到新改善,全县“壮有所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8年,秦安县的省列、市列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县列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969人,考录安置高校毕业生268名,政策性安置退役军人26人,输转劳动力11.3万人,劳务创收达23.9亿元。
全县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截至2018年底,全县学前教育入学率93.7%,义务教育巩固率97.26%,高中阶段入学率94.11%。2018年,秦安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广陇城教育园区“1236”办学模式,新建西川中学和县第三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园位6000个,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及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实施缑湾中学、位峰学校等“全面改薄”项目22个,新建校舍2.3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危房全面消除。
在卫生事业方面,秦安县有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村卫生室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被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33家,卫生事业从业人员1619人,标准病床1270张,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89.8%。
同时,全县不断规范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体系,为16.1万人次住院患者补偿医药费用3亿元。
70年栉风沐雨,70年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60万秦安人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辉煌。
相关新闻
- 2019-08-20秦安县召开特色旅游业发展规划汇报会
- 2019-08-05国务院参事室调研秦安县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 2019-08-05津南区文旅局帮扶队来秦安县开展文旅帮扶工作
- 2019-08-01兰大学子秦安县支教村里孩子有了快乐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