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康县何家庄村:改变村貌 发展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图)
【专题】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甘肃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中国甘肃网7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现在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的养殖场和垂钓园的收入也越来越好了,眼下正在新建一个烧烤啤酒园,预计下个月就能营业。保守估计,今年的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7月14日,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村民何庆山,接受中国甘肃网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何家庄村村民何庆山接受记者采访
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位于陕甘交界、国道345沿线,西距县城10公里。该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景色秀丽。曾经,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何家庄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富民产业发展落后、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全村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的何家庄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自行车都骑不成。破旧的房屋被河道里、山脚下的生活垃圾包围着,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这导致村民思想状态也比较消极,喝酒打牌、搬弄是非是常事。”王坝镇党委书记焦乙红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之前,王坝镇的其他村庄已经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并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镇最大贫困村的何家庄村,虽然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村民却依然固守着传统,以种植、养殖和务工为主要产业模式。当时,全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村上有贫困户56户,贫困发生率达27.9%。
何家庄村一隅
2014年,康县县委县政府决心在何家庄村发展文旅产业,帮助村民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在政策鼓励与资金扶持下,何家庄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广场、公厕、垃圾房等基础设施,并美化农家院落。
7月15日,中国甘肃网记者走进何家庄村看到,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家家仿古风格的农家客栈各具风韵。乡村文化主题馆,主题书吧,农事体验区、农业观光区,小木屋等让人目不暇接,幽径步道、曲折迂回,鸡鸣炊烟、沃土浅绿,仿佛让人置身画卷之中。
康县美丽乡村王坝主题馆
“我们按照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把每个地方都作为景点来打造,注重保护乡村风貌和乡音乡愁,不搞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加强古村、古民居、古坊的保护,复原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等土制作坊,使得村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村落民居原生状态保持完整。”焦乙红说。
根据人文历史资源,何家庄村建成乡村舞台1个、村级文化小广场5个,建设村史馆、家史馆,着力推动乡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如休闲观光养生与农业体验的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强了乡村旅游的魅力。
何家庄村民在主题书吧翻阅图书
2015年开始,何家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着手发展乡村旅游。46岁的何庆山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村里的环境好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村里来的游客越多,我们挣钱的机会也就越多。去年,我在村里建了一个养殖场和一个垂钓园,目前养殖场鸡存栏3000余只、羊存栏40多只,垂钓园面积200多平米。”何庆山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他决定建一个烧烤啤酒园,目前正在施工,计划下个月开门营业。
记者采访获悉,截至目前,何家庄村已成立乡村旅游公司1家,民俗演义公司2家,土法小作坊5家,电商淘宝屋2家,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13家,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吃饭,500余人住宿。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全村接持游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何家庄村小木屋一角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还提升了村民自身的素质,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不良习俗也消失了。”焦乙红告诉记者,现在在何家庄村,村民们见面,开口说的不是“要致富”就是“要发展”,而不在是以前的“张家长”“李家短”。
村美、业兴、民富……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何家庄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20-07-15【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推动实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精准脱贫追踪报道之牛产业 牛劲十足有奔头
- 2020-07-14【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视频:红色南梁的绿色发展
- 2020-07-14【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荔园堡:从小村庄到大景区
- 2020-07-02【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