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为沙漠“织网”造绿
在甘肃汇投治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名职工在生产线上手工“接丝”。新华社记者郭刚摄
新华社兰州6月17日电(记者程楠、张文静)打开整卷的绿色“丝线”,50岁的质检员李得应仔细观察“丝线”编织成的固沙网格。检查合格贴上标签后,这批固沙网格将被运往中国河西走廊的沙漠腹地锁住流沙。
李得应在甘肃汇投治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他所在的公司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这家企业致力于生产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固沙网格。李得应经手检验的固沙网格相继应用到中国多条铁路建设和甘肃敦煌党河上游生态恢复等项目中。
在宽敞透亮的厂房里,技术员和操作工熟练地“穿针引线”后,开启编织机。几小时后,编织机就将一张张绿色固沙网格制成了。
甘肃汇投治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一江介绍,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该公司研发并生产了新材料HDPE(高密度聚乙烯)固沙网格。“过去,砾石固沙方格成本高、运输不便,而HDPE固沙网格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力。”
在甘肃汇投治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名职工在卷边机上操作新型固沙网打捆。新华社记者郭刚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介绍,经过示范试验,新材料制成的固沙网格能有效阻挡沙子流动,抗老化能力在十年以上。
记者了解到,该企业生产线已基本实现自动化。近30名一线操作工人能够实现年产HDPE固沙网格近1000万平方米。这些固沙网格不但为沙漠穿上了“绿色新衣”,还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李得应说:“像我这样的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后月薪能拿到4000元。以前,我只能种地,现在,我成了‘上班族’。”
作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寻求与沙漠的共生之道。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和企业自主研发了多项防沙治沙新技术,不断探索“人沙和谐”。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发的关键技术和模式,如半荒漠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绿洲边缘退化防护体系恢复重建技术与模式、沙生经济植物沙米和沙葱人工栽培与开发利用技术等,已在内蒙古、甘肃等地的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中广泛应用。
在甘肃汇投治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名职工在生产线上查看经纬编织机生产。新华社记者郭刚摄
最近,孟一江的企业还成功研发了植物纤维编织阻沙固沙网,并已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等地进行了示范试验。
彻底解决荒漠化问题并不容易。“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而防治荒漠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们也将中国的高科技治沙经验和智慧分享给了其他国家。”屈建军说。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留学生任泽林来自伊朗,他正在跟随国际著名风沙物理研究专家黄宁学习防沙治沙技术。
任泽林说:“我的家乡伊朗也有类似的风沙灾害。中国在风沙防治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我想通过学习和研究,帮助家乡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新闻
- 2020-01-15长庆油田采油工从“骆驼精神”到科技超越
- 2020-03-30甘肃科技特派员“遍地开花”助推脱贫攻坚
- 2020-03-27科技创新焕发长庆油田新动力 提开发效益迎低油价期
- 2020-03-26甘肃2020年首批东西部扶贫协作科技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