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油工从“骆驼精神”到科技超越
90年代初,“两个冷馒头、一根葱”是石油工人每天的午饭。(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甘肃庆城1月14日电 (侯志雄 高展 李忠斌)“上世纪90年代,采油工人就是凭着‘骆驼精神’在工作。每天上井前,要先把肚子吃饱,然后兜里揣两个馒头就上井场,一直到夜晚下井才能吃到热乎饭。”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生产运行科科长左宏涛说,那时候,人拉肩扛全凭人力,技术手段有限,虽然井井有油,但不能有效“采”出。
始建于1971年的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四十八年来,依靠科技支撑,创新岩性控藏找油理论,解放低渗透油藏、突破超低渗油藏、攻关页岩油。由一个年产1.4万吨采油小厂成长为2019年全年生产原油305.2万吨的采油大厂。
原油年产量突破300万吨,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小军既是规划者也是参与者。“最早规划提出2021年年产突破300万吨,但随着理论创新的深化以及工艺改造技术的进步,这一规划提前两年实现。”李小军说,
采油二厂矿权面积经过几次调整,从最早的4万多平方公里减少到5000余平方公里,减面积不减产,都是基于认识在不断变化以及科技的支撑。
“以前一口井最多加入沙子也就几百方,液体几千方,随着工艺的改进,现在一口井可以打进几千方沙子,最多可以打入五万方液体。”李小军解释说,给油井内加入能量,把深层存量的原油“逼”出来。
此前,采油二厂厂长李永平在《“跨越300万,奋斗400万”技术交流座谈会》上介绍说,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藏类型越来越复杂、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方式、开发工艺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定向井到水平井、从同步注水到超前注水、从单一层系到立体开发、从矩形井网到反九点井网、从常规压裂到体积压裂、从孤立井场到丛式井场,有力地保障了各个时期油田发展的需求。
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开展“智慧”油田建设,油田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升级。(资料图) 钟欣 摄
“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实现了‘三低’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实现了高效稳产上产;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发现了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李永平说。
“刚进厂时,最头疼的就是巡井,翻山越岭,一天下来,感觉骨头都累散架了,遇到雨雪天气就更苦不堪言。”回忆起当初的工作环境,左宏涛“历历在目”。
现在不仅产量提升了,厂里职工生活生产环境也有根本改善。左宏涛说,如今,技术人员不用到井场,就能准确掌握到油井各项数据。”他当谈起管理方式带来的变化显得非常兴奋。
左宏涛口中提到的管理方式带来变化,是采油二厂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把数字化建设与劳动组织架构变革有机结合带来的“跨越式”发展。
当下,在采油二厂“无人值守、定时巡护”的无人值守站建设模式,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了油田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创新管理一直是采油二厂‘磨刀石上闹革命’的有力法宝。当前,采油二厂重点推行的就是‘夯实基础,管理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李小军介绍说。
目前,采油二厂管理着马岭、华池、城壕、西峰、南梁等10个油田、54个正开发区块,全厂正常生产油水井7500余口,日产原油9000余吨。(完)
相关新闻
- 2019-12-26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年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大关
- 2019-10-24长庆油田新式压裂试验首获成功 探提升开发效率新径
- 2019-10-14长庆油田"车轮医疗队":每日巡诊百公里 企地同享实惠
- 2019-09-16长庆油田"无人值守"井站:石油人告别翻山越岭去巡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