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漫话
原标题:读书漫话
刘军利
生于农家,长于山乡,此生能与读书结缘,得父母竭力支持,心存感恩,三生有幸。
幼年读书,懵懂无知。往往遵照父母师长的要求识文断字,为了避免责罚,倒也认真踏实。如今想来,当时读书完任务的成分更多一些。至于读书之美,似乎没有多少体会。然而,孩童时期的读书,虽单纯又单调,但又简单而快乐。
年岁稍长,偏科语文。常常折服于课本中优美的词句和风景。此时,再读古诗,便不是刚刚接触时机械式地摇头晃脑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品读着诗句,心绪似乎飘向了那辽阔的旷野。东风悠悠拂过,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那是花香里夹带着淡淡的青草味。想起了放学后和同伴们放牛的情景。茵茵的原野草木繁茂,绿色向遥远的天边铺开,牛羊悠闲自在地啃食……想起了春天来临,冰雪刚刚消退,放学后冒着挨打的危险迫不及待地偷偷跑到离家不远的汭河深处和伙伴们抓鱼的那一个个欢乐的午后……岂不知,野火烧尽的青草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唱响了顽强生命的赞歌。也不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萋萋”之草竟也是满满的离别之恨。
再后来,上中学,考大学。因为喜欢语文而喜欢阅读,进而喜欢写作,最后上了中文专业。那些年月,常常陶醉在诗词里不能自拔。于是,对我而言,读书成为生命的享受;成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最有效的方式;更成为充实自我,增加生命厚度的不二法门。
畅游在书本的海洋,一幕幕美好应接不暇。当暮色笼罩了喧嚣的闹市,当世间万物随着黑夜的到来开始沉寂。若此时的你仍然没有睡意,泡一杯清茶,展一卷佳作于榻前,在夜的寂静里让目光在黑纸白字中游走,此时的你就是书中那个你所关心或喜欢的人,你正在做着与他同样的事。或搏击风浪,或力战劲敌,或登上成功的巅峰,或坠入痛苦的深渊。此时的你心无旁骛,笃定而专注,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酒色财气,什么荣辱得失,一概置之于脑后。白日里的不顺心、不愉快都会在你读到疲倦之后随着书本从手中自然滑落的瞬间一起被黑夜埋葬,而留给你的则是一帘幽梦。
著名作家谢冕说过:“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艺术的造诣往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紧密相连,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充满了正能量的精气神。读李白,我们学到了他的豪放宕逸,淡泊与潇洒、浪漫与奇妙。品杜甫,我们学得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大仁大爱。读苏东坡,我们知道了他在明枪暗箭的沧桑变幻中练就了满身高超的本领,即便颠沛流离、即便伤痕累累,他依然执着,依然洒脱。那绝代才华,横亘在历史的最高度,让后人如星河般久久仰望。那磊落豁达的性情,穿越历史,让多少人膜拜有加。读路遥,我们为年轻迷茫的高加林和刘巧珍而痛惜伤感,又依稀看见了那个高大而又单薄的年轻小伙子孙少平在痛失爱人后依然热爱生活。洪水夺走了田晓霞的生命,牛马般的劳动埋葬了孙少平的青春,但他们的形象就像大牙湾煤矿那高耸的选煤楼永远屹立在读者的精神世界里。
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增加人的知识储备,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读书,就能使人逐渐摆脱低级趣味而形成高雅的气质。被文字和书籍淘洗过的人,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不信且看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等社会名流对其如众星捧月,穷追不舍。究其原因,不过才也、貌也。若单论美貌,当时也不乏其人,所以,还是林徽因“一身诗意”让这些大文豪、大才子们一生挚爱,无怨无悔。在他们的心里,她永远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如此说来,读书便大有滋味。与书为伴,让心灵远离尘世的嘈杂,在诗意里栖居,如承雨露,如沐春风;在书中与圣贤对话,思接千载,神游物外。拿起书本便搁下了烦恼,让心灵获得了宁静。人生从此不再寂寞,生命因此而色彩斑斓。书是护肤品,书是美容刀,你拿起书的样子便惊艳了整个世界。胸中有书,也便拥有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