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武都:橄榄树绿了山 富了民

深秋初冬的白龙江两岸,带着群众脱贫致富希望的橄榄树在绵延30多公里的山坡上纵情生长。
“今年的油橄榄丰产期,按照签订的收购协议,优质橄榄果每公斤8元,农户一亩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此外,油橄榄因无法食用鲜果且必须24小时内加工,因此只能就地加工,有加工就有税收。诚如这位企业人士所言,油橄榄产业是政府、企业、农户多方都受益的朝阳产业。”锦陇园公司产业合作部负责人介绍说。
陇南市武都区,中国油橄榄的一级适生区。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栽下第一棵油橄榄树,已经50余年。如今,武都区油橄榄产业一枝独秀——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显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为了让这项“舶来”的产业在陇南落地生根,市区两级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常年主抓引种试验、良种繁育、规划建园、栽培管护等工作。同时,出台利好政策,鼓励能人大户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大面积栽植油橄榄,实现了适生区全覆盖。

召林良种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通过推进油橄榄示范园建设,油橄榄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油橄榄种植面积突破了200亩,油橄榄果子年产量达到10吨。”合作社负责人谈召林说。据了解,像谈召林一样的大户共种植橄榄园210处3.5万亩。而当地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达170处41.29万亩。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的基地建设,也离不开“领头羊”的示范带动。
近年来,武都区大力支持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户组建油橄榄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低产园改造、精深加工和产销对接。满目青山终于变成“绿色银行”。目前,武都区发展油橄榄49万亩、1320万株,惠及22个乡镇、21万多人。油橄榄主产区的159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目标。
通讯员 赵春兰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11-19西和西峪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 2020-11-19【中国的脱贫智慧】瓜州赵普安:“土秀才”拓宽乡邻致富路
- 2020-11-19山丹:“中国结”编出致富路
- 2020-11-19武都枫相乡:支部引领先行示范 助推富民强乡产业融合发展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