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俯身为民做“公仆” 真帮实干拔“穷根”
俯身为民做“公仆” 真帮实干拔“穷根”
——市帮扶办落实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新天水记者 何慧娟
有那样一群人,他们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远的农村,甘愿守着寂寞,日子过得清贫,为的却是那些曾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忙碌于田间地头,穿梭于农家小院,访民情、办实事、谋发展;他们把群众放进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挥洒着青春与汗水……他们,就是驻村帮扶干部。
为了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我市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定37名市级领导联系7个县区包抓37个乡镇帮扶74个贫困村;组织省、市、县区820个帮扶单位联系113个乡镇1165个贫困村;选派116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3653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3.87万名帮扶干部倾力帮扶、倾心解困、倾情走访。
17万株乌龙头苗变荒山为绿园
“以前都是种粮食,收成不行,慢慢土地都撂荒了。驻村帮扶干部来了以后,联系共青团天水市委给我们共捐了乌龙头苗,将那些撂荒的土地重新开垦,还将50亩村集体自留地也栽上了树苗,得知乌龙头收益好,大家积极性都很高,现在树苗长势很好。”11月18日,在武山县龙台镇龙山村采访时,村民李小平高兴地对记者说,他家种了5亩乌龙头,到盛产期预计能收益3万元以上。
龙山村第一书记、共青团天水市委青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副部长耿铁军介绍,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村里后,发现龙山村缺乏主导产业,于是结合海拔、气候、土壤等实际,制定了以乌龙头种植为方向的产业发展目标,发动、组织干部和村民们将17万株乌龙头苗全部植入,为村里后续集体经济发展提高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一斤新鲜的乌龙头售价在12—2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乌龙头苗在栽好三年以后就可以采摘,刚开始一亩地能产100多斤,栽入七八年后到盛产期,每亩地能产1000斤以上,而且乌龙头这种作物不是很费力,即使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也可以务作。”耿铁军告诉记者,龙山村所产的乌龙头不用愁销路,因为帮扶单位共青团天水市委今后可以帮忙组织很多青年企业家,将乌龙头销往本地餐饮企业或远销外地。
为“大家”安好舍“小家”团圆
甘谷县古坡镇大坪村地处林缘区,海拔高、温度低,进入冬天之后,一遇到降雪天气就会导致山路被封,汽车无法通行,驻村干部只能步行到达村里。
“刚来到村里时有些不适应,不过很快我们就克服了。刚开始不会生火、做饭,现在样样都行。”采访中,大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郭侃说,大坪村能如期实现脱贫,靠的是所有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勇拼搏。
记者了解到,郭侃是2019年5月来到大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怀了二胎,妻子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但接到驻村任务时,郭侃还是没有任何迟疑就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山村。去年腊月,郭侃家的二孩出生时,村里的工作正吃紧,他难以脱身,也就没有赶回去伺候媳妇坐月子。
今年以来,郭侃通过努力协调各方资金18万元,为村里购置了20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公厕,维修了村委办公楼顶防水及墙体,搭建了村民期待已久的村门,安装了广场花园护栏,协调帮扶单位给“五保户”发放了价值5600余元的过冬燃煤,为6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争取了6000元助学金……
“驻村这一年多来,为村民们想方设法办了一些实事,也不枉费大家吃的这些苦。当然,难免会为了工作亏欠家人,但只要村民们脱贫致富了,也算是心里的另一种补偿。”郭侃说。
如今,在116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3653名驻村帮扶队员的努力下,全市改造农村危房17.18万户,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100%,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实现了全覆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相关新闻
- 2020-11-17向着幸福出发——麦积区社棠镇石岭村脱贫攻坚见闻
- 2020-11-17【脱贫攻坚 】麦积区马家山村: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
- 2020-10-20蹄疾步稳奔向小康——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 2020-10-20聚焦脱贫攻坚 倾听“张家川声音” ——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启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