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奋斗中书写最美人生 ——二〇二〇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甘肃获奖者扫描

20-10-18 12:0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李红军

张雅萍

崔仁杰

尹建敏

张华(右)

  创新扶贫机制 凝聚脱贫合力

  ——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得集体定西市渭源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渭源县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县。

  近年来,渭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构建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为支撑,以创新扶贫资产管理使用为抓手,以强化基层治理体系为基础,深入开展了一场“机制创新引领、干群合力推动、脱贫效应显现”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至目前,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0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66%降至0.43%,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发展产业致富路畅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渭源县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市场主体“双层一体化”联合运营机制,构建了统一规划、培训、良种、农资、销售和分户生产的“五统一分”带贫参与机制,构建了保贫困户最低收入、保底价收购、保证补贴资金变股金循环成本,合作社盈余按股权分配和交易量分红的“三保底再分红”管理分配机制。

  秋日里,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作为当地马铃薯种薯产销的重要力量,合作社带动了2108户农户发展马铃薯种薯产销,其中贫困户537户。

  这几年渭源县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中药材、马铃薯主导产业面积达到80万亩,养殖总量扩大到520万头(只),高原夏菜达到7.8万亩、食用菌达到600万棒、鲜切花卉达到2.4亿株。

  通过扶贫资金撬动、小额信贷扶持、群众自筹为主相结合,累计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5.79亿元,累计为1.72万户贫困户投放小额信贷资金11.63亿元。

  2019年底,渭源县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达3080元,占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6262元的49.2%。依靠产业脱贫人口达7.89万人,占脱贫人口的78.6%。

  管好资金脱贫有力

  脱贫攻坚离不开资金投入,有效管理扶贫资产,是确保贫困群众利益得到保障的关键。

  渭源县坚持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为载体,以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为抓手,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科学设置公益岗位,加强民主管理,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是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渭源县坚持把扶贫过程中形成的扶贫资产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明晰产权归属村集体、强化资产效益发挥、明确收益为村集体经济来源的方式,彻底消除了“空壳村”,解决了村里“无钱办事”的问题。

  目前,全县已累计形成村级光伏电站、金鸡产业园、投入市场主体的设施农业固定资产等扶贫资产价值11.65亿元,每年收益达到8000万元以上,1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凝聚合力共赴小康

  “村里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美了,村民们精神面貌也改变了!”这几年村子的变化,渭源县莲峰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闫海峰看得最清楚。

  脱贫攻坚以来,当地聚焦村级基础建设短板,从新建村部、修建群众舞台和文化广场到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新建光伏电站、维修农户房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2019年底,石门村整村脱贫退出,全村贫困发生率从39.28%下降至0.21%。

  渭源县坚持把合力攻坚作为决战决胜的根本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汇聚了多方联动、干群同心、战胜贫困的强大力量。

  到村到户抓落实,渭源县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抓脱贫的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的乡镇前线指挥部,选派217名全县骨干力量担任村级攻坚总队长,形成了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到户落实的作战责任体系。

  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统领,深入开展相关行动,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改建扩建村级阵地197个;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194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04个,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身残志坚的致富好榜样

  ——记“二〇二〇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张雅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身残志坚当自强,脱贫致富好榜样”是卓尼县申藏镇冷口村村民张雅萍的真实写照。

  虽有残疾,但她勤奋、努力,自立自强,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张雅萍198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身患髋关节脱位,导致她走路一瘸一拐。由于手术费用高,家里无力为她进行手术。

  2004年的冬天,张雅萍的父亲出了车祸,导致腿部永久性残疾。命运再次让这个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正在上初中的张雅萍中断了学业回家照顾父亲。张雅萍一家的遭遇让大家同情,村里人安慰她说,这就是命。可张雅萍不相信命。她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眼前的境遇,让全家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2009年,好学上进的张雅萍得以重拾课本,自学考上了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

  2015年,看到村里大片大片庄稼地荒着,张雅萍心里一动:这些闲置的土地荒着确实可惜,如果能集中起来干点什么,也许是条路呢!

  说干就干。张雅萍与家人沟通后就开始行动,登门拜访开始给大家做工作。村里的老人信得过这个孩子,她很顺利就租到了将近300亩地。转年开春后,土地租金及种子、化肥还有雇工等费用都没着落。最后,家里亲戚出面帮她贷了10万元款,张雅萍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第一年,她种植青稞、燕麦收益还不错,总共赚了近16万元,除去本金,她获益6万元。这第一桶金让张雅萍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她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将附近三个村子的闲置土地都租了过来,流转规模达到500亩,收益也翻了一番。有了两年的创业经验,张雅萍心里又有了新的想法:一直种青稞、燕麦,之后会不会造成产品堆积卖不出去?办一个养殖场呢?饲料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帮助村里更多贫困户致富。

  怀揣着一番创业的梦想与热情, 2016年3月,张雅萍成立丰裕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由于养殖技术和经验欠缺,牛羊因病损失了将近一半。为了实现梦想,她四处学习、请教养殖技术,先后得到了州县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顺利渡过了困难期。

  同时,她没有忘记鼓励动员本村63户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劳务输出、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入社,让他们也搭上这辆“致富快车”。

  几年过去了,张雅萍创办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80余头牛,到现在存栏150余头。年盈利额达4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有了稳定增收渠道。

  2017年,合作社带动村里贫困户32户、2018年带动53户、2019年带动96户实现稳定增收,户年均发放入股分红1600元,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虽然我走得比别人慢,但只要我选对了路,脚步不停,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张雅萍说,努力奋进,好日子就在前头。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记“二〇二〇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崔仁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十年时间,倾力实干;十年时间,一心为民。他就是先后担任崇信、灵台两个贫困县县长,现任灵台县一级调研员,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的崔仁杰。

  灵台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55万户5.83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7.39%。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致富难……一座座贫困堡垒亟待攻克。2019年4月,灵台县以贫困发生率1.15%和群众认可度97.31%、零漏评的成绩退出贫困县序列。

  扶贫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是最触手可及的民生,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5年崔仁杰担任灵台县县长之后,多次赴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资金,5年里硬化村社道路503公里,新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8处,完成自来水入户15949户,改造农电线路441公里,实施危旧房改造6530户、易地扶贫搬迁1682户5829人,真正让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房、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稳定电、走上了硬化路。

  他根据灵台县发展实际,带领全县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因村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近5年,灵台县贫困村、贫困户主导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县贫困村养牛1.2万头、栽植果园5.2万亩、种植蔬菜8000多亩,贫困户年均种植全膜玉米3.8万亩、马铃薯1.8万亩、中药材2500多亩,实现了贫困村主导产业、贫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可支配收入的45%以上。

  崔仁杰还带领灵台县探索出了“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灵台模式”。充分挖掘贫困群众身边的用工岗位,采取农事钟点工模式,让贫困群众随来随就业、随时有活干、有事随时走、活能带回家。两年来,全县就近就便输转贫困劳动力3.2万人,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

  2019年9月,崔仁杰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仍然挂念着贫困群众的生活、牵挂着贫困村庄的发展。“只要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我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崔仁杰说道。

  在最困难的地方践行担当

  ——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尹建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作为甘肃未摘帽的8个贫困县之一,临夏州东乡县几乎占全了脱贫攻坚的各种难题。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当地干部群众常说的一句话,道尽了东乡脱贫攻坚的“难”。

  “既然说东乡脱贫最难,那我们就去啃这块硬骨头!”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担起企业帮扶的重任。

  自2018年以来,尹建敏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带领团队转战东乡,在当地开展产业扶贫。“精准帮扶,一定得对症下药。”尹建敏带着自己的扶贫团队,主动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一次又一次走入当地40多个村的100多户农户家中,了解当地脱贫需求,寻找帮扶方向。

  走访中,尹建敏发现东乡群众养羊都是一把好手,但养殖户分散,规模又小,很难在市场站稳脚跟。

  于是,她按照“一村一策、一地一案”的原则,创新发展了“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帮扶模式,投资成立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羊场建成后,她按照计划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3只母羊和1只公羊,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当地群众不仅可以通过种植青储饲料增收,村集体经济每年还能从羊场分红10%。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尹建敏投资改建那勒寺镇南门村肉羊繁育场、新建果园镇李坪村万只良种肉羊繁育基地,利用自己企业已有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培育研发中心,不断突破养殖技术,打造“东乡贡羊”民族品牌,引进湖羊种羊5050只,澳洲白种羊、杜泊种羊560只,实现了羔羊的短期育肥和高效高频生产。

  2018年,她投资3800多万元成立东乡族自治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建日产6万袋的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产业园,在高山乡布楞沟村新建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200多名东乡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固定收入150多元。

  2019年,尹建敏依托食用菌产业与东乡县人社局、县妇联等单位合作,举办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以农村妇女为主的贫困劳动力1500人次。

  今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自己帮扶的5个贫困村的脱贫步伐,尹建敏按照每个村30万元发展肉羊繁育产业的计划,承诺继续履行帮扶义务,提前落实8%分红、优先安排就业、产业带动等帮扶措施,与政府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帮助东乡群众脱贫,我愿意把自己30年的创业经验和财富都奉献在这里。”看着贫困村的扶贫产业有序发展、脱贫农户日渐增多,尹建敏欣慰地说,“如今东乡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会帮助这里的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把脱贫的事当自己的事

  ——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近日,走进环县中盛张塬万只湖羊繁育基地养殖场,大学生“羊倌”韩伟龙认真地清扫着羊舍。秋冬季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时节,他密切关注着每只湖羊的生长情况,按照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要求,定期给湖羊做检查。

  “我是今年4月被聘请到这家羊场担任场长的,养殖场按照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建设,这样的万只湖羊养殖场,目前已经在环县建设了11个。”韩伟龙告诉记者。

  2016年,环县极具魄力地引入了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熟的发展建设模式,全产业链条的科学布局,环县肉羊产业在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强势带动下,逐步形成了高集聚、特色突出、链条完整的良好肉羊产业生态,带领着环县群众在产业致富上跑出“加速度”。这背后,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功不可没。

  中盛农牧集团在环县发展肉羊产业的成功,只是张华产业发展蓝图中的一部分。早在2014年,张华就谋篇布局,希望通过在庆阳发展壮大畜禽产业,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

  2014年,张华在镇原县15个乡镇建设了36个养鸡场,在县城工业园区建了屠宰线、饲料厂、羽毛粉肉骨粉生产线、有机肥厂,带动农民成立了100多个养鸡专业合作社。中盛农牧集团以每吨高于市场价150元收购当地青秆玉米10万吨,带动种植玉米的农民年增收1500万元。吸收1500多名贫困群众到中盛鸡场务工,年发放工资5400多万元。短短几年间,中盛农牧集团就带动镇原一半以上的贫困户脱了贫。

  “以前穷得只想往外面跑,现在到中盛农牧集团打工,每月近4000元工资,管吃管住,一家老小都照顾得好,每年能收入4万、5万元。”镇原县平泉镇村民王俊是被中盛吸引“回流潮”中的一员。

  2018年6月以来,中盛农牧集团已带动庆阳市建成肉羊扶贫合作社1670个,带动481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人均增收1285元。同时,张华积极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采取微利供羊、订单养殖、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销售方式,带动农户自养、种草增收、务工增收,多渠道、多层次提升扶贫效果。

  今年,因其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成功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张华说,办好一个企业,助推一方经济,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甘肃省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取得决定性进展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甘肃省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取得决定性进展
  • 前八月甘肃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亿多元 前八月甘肃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亿多元
  • 全国脱贫攻坚奖名单公布 甘肃省渭源县及4名个人上榜 全国脱贫攻坚奖名单公布 甘肃省渭源县及4名个人上榜
  • 引洮供水工程二期总干渠实现全线贯通 引洮供水工程二期总干渠实现全线贯通
  • 林铎会见德国驻华大使葛策 林铎会见德国驻华大使葛策
  • 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林铎刘慧唐仁健欧阳坚等出席 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林铎刘慧唐仁健欧阳坚等出席
  • 甘肃省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成果展演在兰精彩上演 甘肃省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成果展演在兰精彩上演
  • @所有人,安排一下,千万别错过下午两点的直播—— 今天“扶贫日”,甘肃百场直播发起网络扶贫总攻! @所有人,安排一下,千万别错过下午两点的直播—— 今天“扶贫日”,甘肃百场直播发起网络扶贫总攻!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
2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揭牌
3   甘肃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瞄准农业主战场
4   【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冯自信的家国
5   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
6   酒泉市投资合作项目推介会签约金额四十
7   甘肃金融稳企纾困政银企对接兰州专场会
8   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9   党建促融合 助推“双一流”——兰州大
10   第四届中国苹果产业大会在庆阳召开
11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甘肃
12   前八月甘肃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亿多
13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甘肃
14   前八月甘肃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亿多
15   “丝路快车”加速西部游升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