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为谱写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提供更大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0-08-18 0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为谱写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提供更大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者按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围绕弘扬敦煌文化、讲好西路军故事、加强生态保护、决战脱贫攻坚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一年来,全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强化理论研究,深化学术创新,积极建言献策,着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省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5篇理论文章,现摘登如下。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继续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积极推动敦煌文化价值体系研究,助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面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过去一年,持续加大投入,开展省部级及以上文物保护研究课题25项,1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授权文物保护技术专利3项,制定技术标准2部。这些课题、专利、标准的成功申报和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石窟和古代壁画保护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建立了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委积极申报筹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19年底,建成并运营国内首个用于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的大型多场耦合实验室,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以“数字文保与智慧文博典型示范”荣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单体类基地十强榜单”。

  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精神内涵。进一步加强敦煌文化的价值体系研究,结合时代精神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开展省部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研究课题35项,1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举办“2019敦煌论坛: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全方位参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制作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展现了“一带一路”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持续加大敦煌文化弘扬力度。在坚持“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理念、做好游客参观的基础上,我们依托院属全媒体平台,根据不同受众特性推出《敦煌岁时节令》《和光敦煌》《字在敦煌》等形式多样的数字媒体品牌,有效提升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院辖六处石窟暂时关闭,我院联合相关机构推出“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丰富了抗击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院还与华为合作,基于“数字敦煌”资源,依托华为河图人工智能平台,联合推出莫高窟“窟内文物窟外看”的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探索全新的数字洞窟游览技术。

  不断完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作为全国第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文博系统单位,我院不断完善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不平衡和6处石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认真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获得公开招聘自主权和副高级职称评审权,继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和赴国外进修访学,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承担科研课题技术人员岗位配套津贴和配套科研专项经费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

  (作者系敦煌研究院院长)

  助推河西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张俊宗

  西北师范大学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成立了河西走廊研究院。研究院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研究区域,立足于多样的生态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确定冰川冻土监测、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祁连山生态修复、特色农业发展、河西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红色文化发掘传承、河西走廊旅游资源规划等为主要研究主体,力求建成集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生态保护和助力产业振兴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河西走廊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注农村,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天祝藏族自治县发展“高原夏菜”农业产业,技术人才短缺。研究院及时选派科技团队赴天祝县华藏寺镇阳山村开展科技人才技术服务工作,培训乡镇基层技术骨干4人、农民近80人次,带动农户200多户。2010年7月,研究院在礼县雷坝镇甘山村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就“扶贫攻坚与西秦岭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在“贫困村”举办研讨会,推动了文化学术活动扎根基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高校助推脱贫攻坚的又一创新尝试。

  讲好西路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研究院组织承担了“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规划与建设”等科研项目,完成了“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标准及《中国工农红军征战甘肃河西革命历史文化建设保护规划》。组织专家赴西路军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文化研究”专题调研。通过专题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并与各纪念馆达成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初步协议。

  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文明传承。2019年暑期,研究院配合学校开展“传承华夏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社会实践河西走廊专项调研。组建了12支由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深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等地的博物馆、文化馆、民俗馆、纪念馆及长城关塞驿站遗址、马蹄寺及天梯山石窟等开展专项调研活动。调研主题有“千年丝路 匠心传承——河西民间文学”“河西走廊西段长城、古城遗址与生态环境变迁”“甘肃籍音乐人与敦煌壁画乐舞之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曲艺调查研究”等。

  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研究院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整体目标,制定了祁连山草原草畜平衡状况和实现草畜平衡维护草原生态健康的技术方案,成功实施了祁连山地区农牧交错带草食畜冷季异地养殖模式,这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特别是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很高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意义。研究院在“绿洲资源与环境演变过程、绿洲生态与农业、绿洲环境监测与数据应用、绿洲人地关系与区域发展”等科研主题开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论证报告,为省级河西走廊绿洲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绿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林业草原绿洲资源保护和生态修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做大做强敦煌学 提升文化软实力

  郑炳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指向鲜明、要求具体,为我们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以及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敦煌学研究,做大做强敦煌学,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牢牢掌握敦煌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不断挖掘敦煌历史文化资源,为改变敦煌学研究现状,引领学术研究发展不懈努力,成效显著。目前,敦煌学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国际敦煌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图书资料的中心,占领了学术制高点,掌握了学术研究话语权。

  引领敦煌学学术导向。兰州大学是国家首个敦煌学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单位,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的研究机构,领衔组建了兰州大学“敦煌丝路文明与西北民族社会”学科群。在敦煌学、胡语文献、石窟艺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明显。目前已完成《敦煌丝绸之路石窟艺术研究丛书》等丛书20余种,承担国家和省部项目16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国家和省级图书奖10余项,创办的《敦煌学辑刊》是本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刊布平台。过去一年,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完成《港台敦煌学文库》的第三辑70-100册,还完成《中国西北民俗文献》第三至第六辑出版,《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等20余部专著的出版,这些研究成果代表敦煌学界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水平。

  开拓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敦煌与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出土文献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记录中古时期中国周边兄弟民族历史的资料,涉及的语言主要有藏文、于阗文、鲁尼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吐火罗文、叙利亚文、摩尼文、婆罗米文、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等。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弥补在胡语文献、宗教等方面的不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组建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加强丝绸之路和西域历史语言文化研究,引进梵文、回鹘文、突厥文、藏文等胡语文献专家,将兰州大学敦煌西域研究院建成真正的研究敦煌学、西域历史语言和西北民族文化的研究基地。

  对敦煌遗书“中国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同中亚地区各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敦煌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关于敦煌文献的总数和收藏单位、收藏情况仍然是一个谜,弄清楚家底做到数字化回归,让学术界进行更好研究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对五万个卷号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同时将世界各地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信息、刊布情况和论著等汇集建立一个信息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挖掘敦煌文化蕴含向世界展示中国。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近年来中国敦煌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可喜成绩,但要让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和制高点,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发扬“莫高精神”,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子。要以敦煌和西域为大课题,开展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研究、敦煌西域史地文化、中亚印度西域河西中原佛教美术研究、唐代历史问题研究等,延伸出新的研究发展空间。探索同吐鲁番学、藏学、西夏学、西域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敦煌学的引领作用。

  (作者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刘进军

  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职能优势和特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立足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三进”工作为抓手,努力做好辅导培训工作,为推动全省干部学好用好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发挥应有作为。一是聚焦“生动有效进课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纳入培训课程,作为各类主体班的必学内容。二是聚焦“系统权威进教材”,选配一流师资编写专题教材,立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导干部读本》等16项重点学习培训教材建设项目。通过教材辅导,帮助学员深化认识,拓展视野。三是聚焦“刻骨铭心进头脑”,创新推动“2+0.5”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我为甘肃建一言”学员建言献策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帮助学员提升工作本领,练就实干能力。

  坚持发挥思想引领职能作用,自觉承担全省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实践基地特殊职能,主动发声,阐释解惑,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宣讲活动。组织撰写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宣讲提纲,在全省各地开展宣传宣讲工作,力求把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阐释得更加准确、清晰、透彻。二是统筹网站、学习APP、报纸杂志等各类宣传资源和平台,组织优质稿源,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19年校(院)专家接受媒体采访30余次,网络评论3000余条,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重大方针政策800余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200余场,举办“富民兴陇”讲座13讲。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同推进我省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理论研究,推动科研创新,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设立“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论述在甘肃的实践研究”等23项科研智库项目,组织教研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撰写理论文章,组织高层次专题理论研讨会,形成更加务实的对策研究成果。二是探索建立覆盖全省的社会调研信息采集点,通过研究项目的协作带动,进一步提高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水平。三是搭建《科研简报》《科研态势分析报告》以及专门数据库等科研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教研人员把握科研态势、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咨询。

  立足“党委政府重要智库”职能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言作用,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一是紧盯全省重点工作,围绕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形成《甘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4批51篇调研报告。二是着眼于“十四五”规划,立项《“十四五”时期甘肃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等智库项目,更好地谋划甘肃长远的发展问题。以“县(区)域发展新形势与安宁区‘十四五’发展展望”为主题,联合安宁区委区政府举办了第26届兰洽会安宁(第四届)智库论坛。三是围绕疫情防控积极建言献策,组织撰写5批次72篇疫情防控方面的决策咨询报告。

  作者系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教授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安永香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重要指示,是对我们的殷切嘱托。

  深入做好历史资料收集研究工作。一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专家学者,全面总结提升红西路军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传承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是协助指导红西路军征战沿线的纪念馆,做好革命遗址保护、陈展大纲撰写等工作。同时,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开展革命遗迹遗址文物普查,开展长征主题公园项目推进工作,积极收集整理有关西路军的历史资料,开展红西路军征战历程研究。我们还组织人员深入西路军遗址遗迹点和各纪念馆进行深入全面的调研,了解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帮助谋划工作。

  深化宣传教育讲好红西路军故事。利用丰富的党史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到各级党校及相关主体培训班作西路军历史专题讲座报告20余场次。积极开展党史“七进”活动,组织党史宣讲进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军营、网络,有效达到了红色教育全覆盖。指导各地纪念馆举办红色革命历史专题展览、红色书法展览和红色诗歌诵读等活动。编辑出版《陇原红》故事集,分送各大专院校及中小学、部队和扶贫村,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支部共建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大力弘扬红西路军精神的现实意义。弘扬红西路军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今天,我们之所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千千万万个包括红西路军在内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更加倍珍惜。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是实现强国强军目标的现实需要。红西路军战士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人均不足10发子弹,仅携带三、四天的干粮就挥师西进,凭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这正是践行强国强军目标的核心要素。弘扬红西路军革命精神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合格共产党员的现实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秉承革命先烈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筑牢精神支柱,脚踏实地,创造出无愧于先烈的时代伟业。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张掖:百万亩制种丰收晾晒忙 张掖:百万亩制种丰收晾晒忙
  • 甘肃多市州完成环境风险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下降 甘肃多市州完成环境风险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下降
  • 甘肃出台环保责任清单 邀请各单位照单全收 甘肃出台环保责任清单 邀请各单位照单全收
  • 【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李彦宏: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的媒体业态 【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李彦宏: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的媒体业态
  • 兰州新区打出“生态产业”牌 山包绿了 钱包鼓了 兰州新区打出“生态产业”牌 山包绿了 钱包鼓了
  • 酒泉市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思想“甘肃金控杯”理论宣讲大赛 酒泉市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思想“甘肃金控杯”理论宣讲大赛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秦安 “桃花源”里幸福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秦安 “桃花源”里幸福长
  • 来自扶贫一线的调研报告——天水清水:兴产业 搬新居 奔富路 来自扶贫一线的调研报告——天水清水:兴产业 搬新居 奔富路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崆峒区:“借绿生金”走“生态+脱贫”
2   康县:秋收话平安 宣传进田间
3   崆峒:贫困户家的“好后生”
4   肃北:红色引领点亮税务初心
5   灵台:窑洞养牛开拓产业致富新模式
6   民乐: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   靖远: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8   漳县:农家书屋点亮农村文化生活 凝聚
9   西和:小崔的“甜蜜”电商致富路
10   临泽倪家营镇:小村庄 “变”了样
11   敦煌黄渠镇:枸杞林下寻找养殖新“鸡”
12   临泽蓼泉镇:循环农业促经济“绿色”发
13   成县:“光盘行动”成新“食”尚
14   临泽蓼泉镇:筑牢“两节”蔬菜“安保”
15   临泽:小螃蟹撬开大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