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优势农产品—— 借“一带一路”打开“向西”“向南”海外市场
原标题: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优势农产品—— 借“一带一路”打开“向西”“向南”海外市场
刘枫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户正在长茄种植大棚内劳作。资料图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腹地,居于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素有“塞上江南、湿地之城”的美誉。近年来,甘州区紧紧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毗邻丝路沿线国家、处于甘肃向西开放前沿窗口的区位优势,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农产品出口稳健发展
当记者来到位于甘州区戈壁农业产业园内的张掖市发年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时,刚刚从兰州开会回来的农民企业家崔发年正忙着打电话对接近几日的贸易订单,400多名产业工人正在加班加点栽植洋葱和各类蔬菜,为今年下半年的蔬菜出口做准备。
张掖市发年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鲜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集特色瓜果蔬菜生产、收购、加工为一体,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县区20多个乡镇的近2000户农户,发展3万亩订单种植,年产各类蔬菜达到20多万吨,其中有31%的农产品销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韩国等国际市场。
“今年,我们已经被哈萨克斯坦列入官方采购名单,最近正在通过电话对接,还有深圳的几家企业打算和我们合作出口‘甘味’农产品。”崔发年说,近年来,公司在稳步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瞄准中西亚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动以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初步走出了一条内、外向型蔬菜产业综合发展之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的洋葱、辣椒等蔬菜持续销往中亚,1-4月份的出口贸易额达2000多万元。
“蔬菜贸易是一个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产业,不仅要科学分析研判市场,同时,可以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平衡拉动利润空间,有效抵御风险。”崔发年说,为了做大做强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份额,公司计划建设10万吨冷链物流出口基地,目前已建成库容达4万吨的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基地建设完成后,公司的年果蔬交易量将达60万吨,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还能保障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持续供应。
“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做大做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培育绿色有机农特产品,加大东南亚、欧洲的农产品出口量,带领更多的地方企业走出国门。还要加大国外优质农产品的进口量,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谈起今后的打算,崔发年说。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和崔发年一样,来自福建南平市的“80后”农民企业家郑超也将绿色海鲜菇种在了张掖的戈壁滩上。郑超创办的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下半年投产运营后,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领了西北5省的海鲜菇市场,还将目标瞄准了与甘肃邻近的中西亚市场。
“张掖有大片的戈壁滩,地势平缓、气候适宜、自然条件适合产业发展,又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大量的玉米秸秆可用于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的有机肥料,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郑超说,他还十分看中张掖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走向中西亚市场的同时,公司还将开发菌类主题文化体验区等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吸引海内外客商。
郑超只是许许多多看中甘州乃至张掖农业基础优势和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推动当地农业“走出去”的企业家之一。甘州区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甘州区加大了“西向”“南向”通道建设力度,区上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中东地区蔬菜供应基地为目标,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为此,甘州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农产品出口步伐,全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引导企业做好绿色、有机、无污染农业及农产品认证,鼓励企业主动使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各类产品质量认证,以生产规模的壮大、存量增量的增长、国家地理标识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调整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高,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
为了加快农业“向西”“向南”走出去,甘州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外展会,通过各类展会推介宣传当地地域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农产品优势和优秀农产品产销企业等;对外举办产销对接推介会,大力宣传甘州区特色农产品;主动邀请境外企业参加“张交会”等各类展会,提升甘州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和对外知名度。目前,甘州区共有外贸企业80家,全区出口原料种植基地备案达到15.8万亩。
相关新闻
- 2020-06-16甘肃康县岸门口镇建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同步走
- 2020-06-16甘肃宕昌贾家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 2020-06-16甘肃民勤: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 2020-06-16甘肃临夏:一碗拉面带富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