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 甘肃简牍博物馆将于2021年建成开放
中国兰州网6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彦达 魏宁) 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主体结构将于8月底完工,计划于2021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届时日接待观众将达6000人次。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设立的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研究室,1986年被分拨为省考古所汉简研究室,2007年扩大为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2012年12月省编委批准单独设立甘肃简牍博物馆,主要承担甘肃省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
6月3日,记者来到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人来人往,机声隆隆,焊花飞溅。20多米高的墩柱上,工人们正忙着浇筑混凝土。一旁的空地上,几台搅拌机和装载机正在作业,运输车辆有序地来往穿梭。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屯戍劳作、衣食住行、酗酒斗殴、往来书信都是什么样呢?简牍上都有记载。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文献,是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又是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甘肃出土的大批汉简,作为汉代的墨书真迹,为研究汉代书体的渊源流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这些汉简,我们可窥见一代书风,洞悉汉人的用笔及隶书的真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说。
据介绍,甘肃简牍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组织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场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总建筑面积37987.75平方米,主要包括办公区、陈列区、藏品库区、文物修复区、学术报告厅、影视厅、接待室、文创展厅、观众互动厅、社教活动区、地下车库等,主体结构将于8月底完工,计划于2021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达到日接待观众6000人次规模。
甘肃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汉简是甘肃省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简牍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三者相辅相承,一起蕴育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甘肃文化。甘肃简牍博物馆现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总计39465多枚,汉代帛书、悬泉西汉纸、汉代毛笔、屯戍用品及其它文物10664余件。共有一级文物1679件(组),二级文物3160件(组)。作为以简牍收藏展示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秦汉魏晋简牍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简册众多、内容独特。所收藏文物对于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段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军事防御、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数万枚汉简亦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真迹珍品,对于书法艺术史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相关新闻
- 2020-04-24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读简活动
- 2020-04-09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建设推进会举行
- 2020-03-09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部分宝贝
- 2019-08-02甘肃简牍博物馆 部分“宝贝”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