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王学涛:创业青年的特色致富路
他,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扎根田间,默默耕耘;他,是甘于寂寞、执着事业的梦想家,热爱土地,服务“三农”,在家乡的热土上挥洒青春热血;他扎根农村、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带领着村民共同致富,靠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领头羊”;他就是人人皆知的康县碾坝镇安家坝村的王学涛,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能人大户。他现年32岁,中共党员,现任康县华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康县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碾坝河畔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康县华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康县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学涛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麻利地穿戴好衣服,简单的洗刷后即将奔赴他的战场:“草莓采摘园和育苗大棚”。这里,就是王学涛每天战斗的地方,是他演绎“勤劳铺就致富路---青年创业带头人”的战场。见到王学涛,个头大,留着平头,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事就一个字:快!他说,这是在部队一点点练出来的。在一座大棚前聊起他近些年来创业的经历和过程,他如数家珍:高中毕业的他在本县城务工期间,始终不忘学习、寻找机会。2010年开始从种植大棚蔬菜创业,主要在自己的家乡碾坝镇安家坝村玄麻湾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0年3月份,当他想种植大棚蔬菜时,家人极力阻扰反对,身边很多人也不看好,自己也没有大棚蔬菜种植经验,思前想后,青春热血的他认准目标便不肯放弃,租下自家附近的20亩土地,每天起早贪黑自己搭建大棚,边干边学,在他不断探索与坚持不懈努力后,同年12月份,他的种植基地能实现保质保量产出蔬菜。初尝种植大棚蔬菜成功的喜悦后,他更坚定创业信心,继续流转土地20亩,带领当地6个年轻人成立了康县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在县农业部门的帮扶下,新建蔬菜大棚20座,带动本村6人常年在棚里务工就业。为加快蔬菜大棚发展,王学涛雇佣了本村附近玄麻湾、阴坡等村的6个群众在大棚里帮工,教会他们标准化栽植和蔬菜种植等新农业技术,带动周围村民增收。“我们一直在探索科学化种植,逐步减少大棚里的化肥使用量,并注重蔬菜种植、有机肥还田等土壤改良,土质也越来越好,让农民们多掌握这些种植技术,也方便他们以后自己种植。”王学涛说到。
2012年至2015年,康县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种植规模新增流转土地40亩,在县上的扶持下,新增蔬菜大棚到60座,并在康县成立了基地专供蔬菜直销店。随着基地生产的发展,单一的蔬菜种植经营满足不了玄麻湾乡村旅游的发展,他带领该村三个能人大户组建、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康县华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团队勇于探索,积极争取项目,当年引进浙江草莓种植技术实验成功,新建草莓采摘园15亩,带领安家坝玄麻湾64户全部从事果蔬种植产业生产,真正把安家坝村闲置土地全部高效地利用起来。2018年至今,在农村“三变”试点的政策支持下,新建鱼塘1600㎡,新建鱼塘农家乐3000㎡,新增蜜蜂养殖区,供大家娱乐垂钓,带动更多当地就业岗位,玄麻湾农业发展实现了巨大的变化,为农业田园综合体的打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旅游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如今该公司运营稳定,正在持续完善扩建田园综合体规模。
当碾坝镇决定在安家坝村玄麻湾社开展村集体经济示范点建设时,王学涛勇挑重担,忙碌在试点建设第一线。农村农业工作不是靠嘴上说出来的,得靠实实在在地干,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先易后难,流转农户土地100余亩,修建鱼塘吸引垂钓爱好者到产业园观光旅游、体验垂钓生活,同时搭建8座钢棚葡萄采摘园、搭建12座草莓采摘园、搭建80座育苗大棚。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一户、二户、三户……陆续跟着行动起来,以资金、劳务、土地等方式入股到他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带动贫困农户40户150余人,入股农户收入普遍增加,并享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红利。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引进易于管理、技术要求较低的辣椒、葫芦、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新品种,确保了当年搭建、当年种植,当年受益。经过精细化管护,棚均获利达10000余元。农业田园综合体的建成,一方面可以改善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原生态食材,让县城和家乡村社的家长带着孩子到玄麻湾来亲近大自然。进入3月份,他又在玄麻湾西面、康县自来水厂附近又租了20亩地,新建10座大棚,面积约300平方米,用于扩大草莓种植。目前大棚已建设完工,着手起苗栽植草莓。这样他的32座草莓大棚,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市场供应,增加经济收入。王学涛正信心满满地将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一个产学研基地。“今后我准备和县内外的农业技术高校合作,做一个农业综合体采摘节,既可以提高综合体的知晓度,还可以带动周边村居的消费,一举两得”。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号召,探索农村农业现代化、综合化发展模式,用十年时间,逐步打造出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影响力逐渐凸显,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先后有《陇南日报》、《中国甘肃网》、康县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媒体纷纷报道过青年王学涛发展农业田园综合体的事迹。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他坚持自学农业科技知识,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大棚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整棚、用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了全村现代农业管理的“土专家”。创业青年王学涛不但成功探索出了现代农业新模式,而且为全镇乃至全县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的青年树立了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他更有信心地说,“我们85后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义不容辞,我相信和我一样愿意扎根农村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梦想、奉献青春力量!”
他十多年来扎根于农村,奉献于农业,取得的成效令人赞叹,他克服困难勇敢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更值得广大青年学习。
通讯员 燕兆林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