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甘肃】从“晒太阳”到勤致富
原标题:从“晒太阳”到勤致富
本报记者 洪文泉 白永萍
清晨六七点起床喂牛,白天粉碎饲料,晚上打扫牛舍……曾经在家门口晒着太阳闲得“发慌”的马克城,终于找到了有盼头的活儿。
7月1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马克城家中,他正在牛棚里忙着给牛添水、添料。尽管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衣衫无数次被汗水浸透,皮肤也被晒得黝黑,但马克城做得很开心,也很认真。“今年,我靠养牛就能挣3万元,牛棚里的牛也越来越多了,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马克城乐呵呵地说。
马克城是会宁县新添堡乡炭山村大庄社村民,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这里山大沟深,经济条件落后,马克城一家前些年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如何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一度成了马克城最头痛的事情。
“两个儿子要上学,我和老婆小病不断,经常要吃药,仅靠地里的那点收入根本不够。”马克城说,他也想过外出务工,但是身体不好,干不动重活,工地上也不愿意要。
近两年来,当地政府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前年,马克城瞅准机会,利用申请到的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建了牛棚,发展起了肉牛养殖,一家人找到了增收的路子,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期盼。
“肉牛一般长到400多斤就可以出栏,每头牛卖1万元,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三四万元。”说起自家的牛,马克城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告诉记者,他的养殖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头母牛变成了现在的7头母牛。“去年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院里盖了三间新房。”
“政府的政策太好了,事事都想着我们老百姓。”马克城感叹道,穷了半辈子,没想到能在家门口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就必须保证销路畅通。”炭山村村支书郭联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养殖户销路不畅问题,政府与当地肉类加工公司签订协议,肉牛出栏后养殖户既可以自行出售,也可以直接卖给公司,一旦遇到价格下跌,公司统一按照市场价保底收购,以确保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害。
“一开始,我还担心牛养大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政府帮我们把顾虑都解决了,想不富都难。”马克城笑着说,“下一步,我打算再修两间牛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这往后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
“过去由于村里没有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郭联有说,现在村里养殖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都返乡创业,加入了养殖行业。
有了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投身养殖业,家家户户忙起来,炭山村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现在全村210户村民中,有近一半村民像马克城一样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相关新闻
- 2018-08-06【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康县竹园村养蜂致富: 甜蜜产业酿出“甜蜜生活”(组图)
- 2018-08-04【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康县竹园村养蜂致富: 甜蜜产业酿出“甜蜜生活”(组图)
- 2018-08-02平凉崇信:“三变”让农民有了致富“金钥匙”
- 2018-08-01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康县朱家沟村:“旅游+文化”开辟脱贫致富路(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