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份”有“身价”——甘肃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综述
原标题:有“身份”有“身价”——我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综述
记者 沈丽莉 杜雪琴
经济强省历来是品牌强省。如果说消费者通过格力、TCL,认识了广东,通过小肥羊、鄂尔多斯熟悉了内蒙古,大家也正通过敦煌、《读者》、燎原乳业等一批闪亮的本土品牌,了解了不断发展的甘肃。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全省质量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完善品牌培育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创建形成了一大批质量效益好的品牌产业、产品和企业,让全省的名优产品不仅有了“身份”,更提高了“身价”。
以品牌带动促质量兴省
品牌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创新、信誉和文化等要素,而质量要素是基石。
我省先后出台了《甘肃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甘肃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质量品牌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努力依靠质量品牌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重新修订了《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增设了5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将评奖范围扩大到了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社会管理等更加广泛的领域,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项目等方面对质量品牌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力度。
目前,我省14个市州政府和92%以上的县区级政府都出台了质量奖励政策和品牌激励措施,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完善了内部质量激励机制,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以及企业的质量奖励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400多个单位和产品获得各类品牌称号,其中有32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省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1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70件,甘肃省著名商标967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3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81家;我省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省评选表彰了五届省政府质量奖,共有14家企业和组织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有5家企业和组织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有9个产业园区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其中安定区马铃薯、七里河区百合、榆中县高原夏菜、陇西县中药材等4个产业园区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命名;天水市成功入围“2015年度全国‘质量之光’质量魅力”10强城市;庆阳、兰州、天水、金昌等4个城市获批筹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数量居西北地区前列。
全省有效期内的甘肃名牌产品总数达到501个,名牌产品涉及我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民族用品等优势产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据相关机构调查,2014-2016年,品牌产品对甘肃税收贡献率均超50%,占据甘肃省半壁江山,名牌产品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38%以上,品牌对提升全省经济转型质量和供给体系质量的带动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以品牌带动促自主创新
在品牌带动战略中,我省名牌企业以质量求信誉,以品牌求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和管理方法,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
产品提升,标准先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
走进金川集团公司一线生产车间,从顶吹炉、沉降电炉到高镍锍,再到镍精矿、80平方米反射炉,最终到镍电解车间分解杂质,镍成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一套严格的生产流程和标准。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度规范下,作为全省工业强省“排头兵”的金川公司,依靠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不仅荣获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也走上了提质增效的“快车道”。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与标准融合的发展道路,对创新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进行标准转化,公司全面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以来,品牌美誉度有了较大提升,生产经营成本逐年下降,利润每年递增。
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围绕检验检测高新技术服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检测服务知名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工作,检测经营业绩逐年攀升,2016年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2017年达到1.2亿元,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中天集团对荣登红榜诚信企业这一荣誉十分珍视。记者看到,中天对产品的质量把控十分严格,车间洁净卫生,管理流程严格。中天药业副总经理张立海告诉记者,公司立足陇西及周边经济发展的地域特点,依托原料道地、全程追溯、绿色有机、匠心炮制的发展优势,对公司产品的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多数企业和组织更加认识到创品牌是手段,带动发展是目的。必须善于创建品牌、经营品牌,充分利用和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优势,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张业务分布图上,记者看到其通信、电力、充电站等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红通信”牌智能通信用配电设备和“海红”牌智能电力仪表被评定为“甘肃名牌产品”。“我们牢牢牵住标准这个‘牛鼻子’,把标准水平、检验检测水平、认证认可水平搞上去,不断提高质量竞争力。”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我省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连续4年共有4项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全省233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126户企业的380余项产品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认可。如今,甘肃省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按标准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85%以上的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
陇原地标产品相继崛起
今年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质量提升行动拉开帷幕。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广受国际市场认可的货源标识、质量标识和品牌标识,成为甘肃名牌培育行动的重要载体,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可谓是我省地理标志工作的丰收年,全年共获批7个地理标志产品,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获批筹建,地理标志产品助推精准扶贫获得长足进步。河西走廊葡萄酒溯源查询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相关企业已完成溯源信息的录入和可追溯专用标志加贴工作,具有甘肃特色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群正在形成。
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的陇南武都,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2005年,“武都油橄榄”获得国家颁发的“地理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目前,全区十多个乡镇,已形成家家户户种植橄榄树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产品为重点,积极筛选、培育和申报地理标志产品。5年来共有甘加藏羊、靖远羊羔肉、迭部羊肚菌、通渭苦荞麦等26个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品获得了批准。
特色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将成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当家品牌,可提高市场占有率。地理标志产品绝大部分是农副产品,过去这些自产自销的“土特产”,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据统计,我省80%以上的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产值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公告,公布了一批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名录,甘肃省定西马铃薯、靖远文冠果油、会宁胡麻油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至此,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增至66个,涵盖了我省绝大部分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为主,加上近几年新进入的酿酒、养羊、剪纸、皮影等传统产业和手工艺品、养殖等,地标产品的结构日趋多样化,彰显了我省农业产业和地方文化特色。
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界,品牌的力量正迸发出强大力量,助推全省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相关新闻
- 2018-01-24千里陇原竞放“商标花”——甘肃工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推品牌经济发展综述
- 2017-12-05临夏州东乡县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推经济发展
- 2017-06-08让品牌促发展 向名牌要效益——白银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综述
- 2017-05-10【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奏响“甘肃制造”最强音 ——甘肃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