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2017中华伏羲文化论坛综述
探讨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7中华伏羲文化论坛综述
记者 洪波
由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室、天水师范学院协办,市委宣传部、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中华伏羲文化论坛6月20日至22日在我市举行。本次论坛因参会专家、学者层次、规格高,参会人数多、范围广,以及论坛形式创新、吸引力强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观点新思路叠加
论坛演讲精彩纷呈
6月20日下午,中华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正式拉开帷幕,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论坛演讲环节中,有备而来的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论坛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举措。
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周宜兴首先提出重新构建中国的标准,提高国民远古文明自信的观点。他以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挖掘为话题,重申了构建中国文明起源的五条标准,强调中华文明在5000年的基础上应该再往前推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认为,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应该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角度梳理和研究伏羲文化,并特别强调伏羲文化研究必须依据历史典籍的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会会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叶舒宪则以《天熊伏羲创世纪》为题,提出伏羲名号为黄熊、天熊,从熊图腾崇拜到天熊神话,再到天地崇拜的观点。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甘肃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祝中熹在演讲中指出,伏羲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如今已是全球华人的通识。他围绕伏羲经历时代、活动地域、人文传承这三个关键环节论证天水处于伏羲、炎帝和黄帝文化圈即汉渭文化圈的交接点上,在伏羲文化的传承、研究、宣传中地位独特,非常重要。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伏羲文化研究的历程,接着从改革开放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将文化提高到核心价值观根基的高度、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
6月21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在论坛辩论开坛演讲中指出,天水史前考古在全国影响很大,如大地湾、西山坪、师赵村遗址,但考古发现没有穷尽,不能因为大地湾的发现就将伏羲和考古发现划等号。传说完全和考古划等号,很难。王仁湘指出,彩陶和玉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不过彩陶不是一出现就是文明的标志,直到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它才可能成为文明的标志之一。
据了解,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的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撰写论文,有些学术观点甚至是在本次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其中不少学术观点还与天水实际相对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求创新多形式结合
论坛答辩气氛活跃
除了采取专家主旨演讲的形式,在6月21日下午的论坛中,论坛答辩、交流发言相结合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只是专家讲或论文作者读的呆板形式,增强了论坛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论坛答辩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本次论坛主题“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伏羲文化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主持人:请谈谈伏羲文化的内涵这个问题。
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复竣研究员:文化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产物,在人类的野蛮时代没有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国始祖伏羲肇创。
什么是伏羲文化?其定义是不是应当这样说:伏羲文化是“天人合一“的天道规律文化,是伏羲开创的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属形而上,是精神、思想,看不见、摸不着,是规律、法则的意识形态范畴;而文明属形而下,文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决定文明走向,文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器物。
伏羲文化,是中国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2000年前班固在《汉书》中说《易经》是“群经之首”;清代《四库全书》说《易经》是“大道之源”,《易经》是儒、道、墨、法等百家文化之源,与天同道的中国文化历三皇五帝,历三代,历秦、汉、唐、宋、元、明、清,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伏羲文化具有七大特点:一是具有“天人合一”的宇宙本源性,天上有八大行星,伏羲人间画八卦;二是具有中华民族始祖伏羲的始祖肇创性与民族性;三是具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历史悠久性,世世代代的民族认知、认可、认同;四是具有世世代代治世治国引领的连续性,从来没有中断过;五是具有人类、社会、宇宙自然和谐的全息统一性;六是具有生生不息的民族引领性;七是具有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指导预测性,决定民族未来与国家未来,保证了中国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大革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娃娃做起,需要从教育做起,一代接一代坚持。时下,伏羲文化的研究处在异常困惑中:一是“疑古”派仍在走,二是中国文化西方化仍在行,那些决定中国文化主流的“学院派”仍在继续用西方尺子量中国。伏羲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有中华民族在,中华文化就在。中国文化一定要复兴,一定会复兴,这是天道。
主持人:您怎么看天水伏羲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伏羲文化在海外华人和国际学术界的认知度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天水是中国腹心地带或地理中心,有发达的考古学文化,亦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与文明形成史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伏羲女娲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祖。女娲造人,伏羲渔猎,共同进入婚姻时代,反映了人类早期生活状况:尚未有游牧与农耕分化,没有民族、国家和战争。因此伏羲女娲不仅可以作为中国农耕民族祖先,亦可作为游牧民族祖先。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尊伏羲为三皇之首,在全国各地建三皇庙。天水三皇庙经明清复建和扩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伏羲纪念建筑群,天水因此成了伏羲祭祀与崇拜中心,这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发扬光大。
天水是中国游牧与农耕文化结合部,氐、羌、戎、狄、周、秦均曾活跃于此,阴阳太极思维有利于理解中华文明形成史。中华文明实质上是阴性定居农业文化与阳性青铜游牧文化的结晶。陇山渭水宜农宜牧,关山牧厂是养马天堂,非子以养马著名,造父以御马传世,马或马车是当时的战略武器。周、秦先后统一中国,马和马车起了决定性作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农牧结合典范。王国维、陈寅恪称赵宋王朝为天水一朝意味深长。非子、造父、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决定了天下赵姓根脉在天水。《天水通史》也就是简明中国通史。从天水看中国如翻大书,一半在关内,一半在关外。氐、羌顺水而下进入长江流域建立巴楚,刘邦暗度陈仓建立汉朝,蒙古大军从此进入西南统一中国,左宗棠翻越陇山进入西域收复新疆……
太极图是中国特色,中原定居的农耕民居属于阴,中亚流动的游牧民族属于阳,二者交汇形成中国文化。秦文化将中原农耕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结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追宗认祖正本清源,通过祭祀和研究阐明伏羲女娲象征意义,有利于认祖归宗和民族团结。从天水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与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和阴阳太极双螺旋结构。
文化具有相通性。兄妹成婚的现象不独中国有,在巴比伦、埃及也有类似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伏羲、女娲手拿规矩图像可以与世界接轨。规天矩地,汉唐标准伏羲女娲形像中规和矩及日月星辰体现国际性或人类文明共同性。西方共济会以规和矩为象征,伏羲女娲以规和矩为标志,并非偶然巧合。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均认识到了勾股定理,出现了使用规和矩的迹象:这正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形成标志或轴心时代的结果,是同源还是不约而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
主持人:伏羲文化是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是,应该怎样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伏羲文化?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相传伏羲的文化创造几乎包括了远古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取火种、造甲历、制嫁娶、创礼乐、设九部、制九针、立占筮等创造发明,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工具、政治领域的典章制度、精神领域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中的婚丧嫁娶等,极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因此,伏羲及其部族的文化创造活动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和永恒动力。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和文化之根,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热情很高,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解偏差和错误认识。比如,有人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搞尊孔复古,有人借机提出“以儒代马”,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请下指导地位,主张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这些观点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伏羲文化的重要作用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伏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道德资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形成和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鉴别、传承、发展中华伏羲文化,才能不断开创中华伏羲文化现代化的新生面。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坚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伏羲传统文化;二是把握好“守”和“变”的关系,坚持在扬弃继承中大力推动中华伏羲文化转化创新;三是把握好“中”和“外”的关系,坚持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中华伏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主持人:请谈谈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这个问题。
中华龙文化博物馆馆长、武汉龙文化促进会会长闸东山:三皇之首伏羲诞生于古成纪天水,其生活在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伏羲部落的图腾是一条巨大的莽蛇,伏羲氏就是这个部落的首领。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的开山始祖,伏羲创立的文化体系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其核心就是龙文化。民族的图腾就是民族的旗帜,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八千年磨难而更加辉煌,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旗帜里有龙的精神。中国八千年文化浩于烟海,但没有任何一个文化象龙文化这样,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时代地深受世界华人的热爱与追捧。龙文化象征着团结、融合、善变、向上、福祉等人类共同美好的愿望。当代,更需要龙文化精神来团结世界华人共同奋斗。但如何传承、弘扬、光大龙文化,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为此,全国龙文化研究者要团结行动起来,努力做传承、弘扬龙文化的实践者。
研讨伏羲文化
体悟“羲皇故里”深厚魅力
“我们今年伏羲文化论坛的主题就是探讨‘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在国家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伏羲文化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从而推动中华伏羲文化研究机构的申报工作。从论坛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目的已基本达到。”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进喜总结时说道。
宋进喜认为,本次论坛最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廓清了一些重要学术问题。诸如对于什么是“伏羲文化”,伏羲文化是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伏羲部族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等存在歧义的概念通过交流、讨论、辩论,求同存异,形成了共识;一方面是增强了新形势下研究、传承、宣传伏羲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论坛答辩、专家释疑,坚定了伏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之根、文化之源的认识,剔除了伏羲文化是神话传说、伏羲文化是神文化等错误认识,明确了处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核心地位的天水,更应高举伏羲文化大旗,积极组织实施“伏羲文化品牌”工程;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宣传了天水,宣传了天水伏羲文化。与会嘉宾每人都是“一部照相机”、“一台摄像机”,在天水参加论坛期间,他们还参加了公祭伏羲、女娲大典等活动,这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伏羲文化的重视,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给天水带来的巨大变化。很多嘉宾或作诗、或发微信,向各方面传递关于天水的正能量信息;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伏羲文化研究机构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全国伏羲研究机构的联系;除此之外,通过此次研讨伏羲文化,让天水民众进一步体悟到了“羲皇故里”历史文化的深厚魅力,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宋进喜说:“全国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龙城研讨伏羲文化,所到之处天水人都非常热情,也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这种情感对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无以言比的作用。”
相关新闻
- 2017-07-14兰州市生态建设局: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创新“自选”动作
- 2017-07-14甘肃:三千里丝绸古道再成大通途
- 2017-07-14兰州市领导调研市政务中心“四办四清单”落实情况
- 2017-07-14第一届“艾黎杯”安宁五校战略联盟高校大学生足球比赛在兰州城市学院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