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萌芽杯”作文大赛第五期获奖作文评出
8月3日,首届萌芽杯作文大赛第五期优秀习作评出。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参评的4所学校中,有两所是城区的学校,还有两所属于远郊和农村小学。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视角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的习作给出了答案。
农村孩子的习作让人耳目一新
榆中县吕家岘小学是一所相对比较偏远的村小,孩子的作文里看不到都市的浮华,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六年级白艳萍的《给爷爷化妆》和三年级马海燕的《我爱故乡的麦田》入围决赛。评委、市教育局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成东给《给爷爷化妆》的评语是:在充满乐趣的回忆中,反映出了童年生活的难忘。评委、《兰州日报》总编辑安希荣认为《我爱故乡的麦田》这篇习作“颇有画面感,尤其‘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稻田中的一根麦子,站在阳光里’一段很精彩。这篇习作还有一个可贵的地方是写自己家乡的麦田,甚至有自己的劳作的参与,真实。”
“我是一只古灵精怪、胆小机灵的鹦鹉——小帅,今年三岁……”这是榆中县文成小学四年级的郭悦茹的习作《鹦鹉的悲欢》的开场,评委、《兰州晚报》副总编辑、市作协副主席王琰对这篇习作的评价是:人称切换自如,并能用拟人化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评委、市教育局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兰州教育》编辑张国英认为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表达生动。童话人物性格鲜明。”评委、《兰州日报》编辑任春艳评价:文章通过鹦鹉小伙伴之口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角度新颖,立意明确。该校三年级范丛闻的《冰块成长记》获得低年级组第一名,这篇作文讲述的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评委安希荣的点评是: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简单而真实。
小学生点兵“大历史”
耿家庄小学三年级刘芊慧写的《家乡的花椒》入选决赛,评委、市文联创研部主任、作协副秘书长王军华如是评价:写情状物准确、生动,语言优美、灵动。耿家庄小学六年级郭泓成的《树根》,从题目上来看就感觉是一篇充满思考的习作,评委、《兰州日报》文体部主任蔡丹平评价:如此平常的事中让你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并受到了启迪,说明你平时就是个爱思考的人;遣词用句虽不华美但准确、生动,同样有力量。评委任春艳的评语是:这是一个聪慧的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生命教育自然形成,令人感动。
牟家庄小学六年级马伟宏写的《曹操:奸雄还是英雄》,小学生点评大历史,非常有意思,评委张国英认为:小作者能不囿于成论,有批判精神,分析有理有据,语言干净利落。评委蔡丹平的评语是:少读三国,果然厉害,信手拈来,逻辑清晰,观点尤佳。评委王军华则表示:人物分析准确到位,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三年级丁雨彤所写《团结力量大》讲的就是大森林里的小伙
伴团结协作共度难关的故事。评委王琰认为小作者“想象力丰富,表达流畅。”评委王军华点评为:可爱的寓言故事,层层递进,紧张、活泼、生动。
各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大赛消息
截至目前,萌芽杯作文大赛已进行过半,在这期间,受到了我市众多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关注。记者也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赛影响力也在日渐扩大。搜狐等国内大型门户网站,也在转载每次大赛的习作或者评奖结果。现在百度一下“兰州市萌芽杯作文大赛”,会跳出上万条搜索信息。从大赛第一天到现如今的火爆过程,都能通过各大网站的转载消息看到比赛的整体过程。在线下,比赛对小朋友们的吸引力同样不减。目前是放假期间,但本报依然能接到家长打来的电话,希望能让孩子的作文变成铅字,登在报纸上。这其中不乏已经参加过比赛的学校的学生。对此,大赛组委会经过慎重考虑,在上一期刊登了首期散投参赛的作文。水车园小学赵若瑾的妈妈告诉记者,之前孩子由于忙于功课,未能及时参加学校的集中投送,孩子觉得特别惋惜。兰州实验小学李尚宸的家长说,孩子在作文被刊登后,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写作兴趣空前高涨,假期中每去一处,都要用日记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他觉得参加比赛只是孩子写作中的一个节点,通过大赛,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这让他很欣慰。
入围决赛作品及学生名单
榆中县文成小学
《鹦鹉的悲欢》 四年级 郭悦茹
《冰块成长记》 三年级 范丛闻
耿家庄小学
《家乡的花椒》 三年级 刘芊慧
《树根》 六年级 郭泓成
榆中县吕家岘小学
《给爷爷化妆》 六年级 白艳萍
《我爱故乡的麦田》 三年级 马海燕
牟家庄小学
《曹操:奸雄还是英雄》六年级 马伟宏
《团结力量大》 三年级 丁雨彤
记者 孙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