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五彩的西和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
中国甘肃网8月4日讯 据鑫报报道 (记者 吴少华 文/图) 为充分发掘陇南民俗文化特色优势,打响走向世界的“陇南乞巧女儿节”文化品牌,推进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8月3日上午,以“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为主题的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中国乞巧之乡甘肃省西和县开幕。
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个晚上开始,到七月初七晚结束,每年有50多人参加,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歌谣赋、音乐舞蹈、才艺展示和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参加主体多为未出阁的小姑娘,活动期间,参加乞巧活动的姑娘们以虔诚的心情、隆重的仪式,祈求心中敬仰的神灵“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祈愿自己婚姻如意、生活幸福。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多年来,西和县县委、县政府在弘扬乞巧文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让古老的乞巧文化活动得到有效传承保护,陇南市委、市政府立足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加大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以举办陇南乞巧女儿节为平台,使乞巧民俗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2015年,第七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以“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为主题在西汉水源头的西和县、礼县和北京同步举行,包括礼县在内沿西汉水流域各村群众自发开展民间乞巧活动,在西和县晚霞湖、横岭山、云华山以及长道、稍峪等乞巧文化传习所集中展演民间乞巧活动全过程,国际女性书法作品展、情景歌舞剧《乞巧情韵》将乞巧活动推上文化艺术高度,在北京举办《第七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达成了《驻华使节眼中的中国乞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使宣言》、《中国乞巧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宣言》和《中国乞巧文化与妇女发展·北京宣言》,将乞巧女儿节纳入世界非遗保护范畴。
与前七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有所不同,本届乞巧女儿节将一改前几届在北京举办论坛,在西和县、礼县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民间乞巧活动相互映衬,力求扩大影响、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办会形式,所有活动都将在西和县、礼县当地举行。本届乞巧女儿节共有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论坛、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陇南市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陇南市文化旅游图片展、国际女性书法作品精品展、 “西和记忆——西和县历史老照片展览、“巾帼巧手”创意馆、“巧手厨房”美食大赛、电商扶贫及特色产业现场观摩、陇南市“最美女电商”表彰暨领导接见优秀女电商仪式、乞巧程式展演、民间乞巧活动等12项活动。除此之外,本届节会前后,还将由陇南市文联联合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家专项基金会,分别举办“女儿梦·中国梦”乞巧民俗主题创作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女儿梦·中国梦”乞巧民俗主题创作摄影作品大赛和2016·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散文诗歌大奖赛,共同为本届乞巧节增色添彩。
与往届不同,西和县围绕举办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积极融入“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元素,配套建设了西和乞巧文化苑、漾水河风情线,发展了乞巧文化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了乞巧文化传习所、晚霞湖景区建设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民居改造工程和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对全县重点宾馆、酒店、停车场所等服务车场所服务接待能力进行提升,旨在办好本届节会的同时,通过举办节会,一改“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并让更多的人实地体会西和乞巧,感悟西和乞巧,通过乞巧文化认识西和、了解西和、宣传西和、推介西和、投资西和、建设西和,让西和像乞巧文化一样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和神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