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一家环保组织实施“海鸥召回行动”,从山东省青岛市引进44只燕鸥,试图重现三亚“海天之间海鸥飞舞的景象”。但此举引发争议,被指欲将候鸟变为留鸟,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三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过大量海鸥、燕鸥,但是随着经济开发、人类过度攫取导致当地生态恶化,这些海鸥才逐渐离开,所以,当地引进燕鸥的做法,也不能算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的结果。
只是引进外来物种需要更多一些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而且此次引进的燕鸥在海南属于候鸟,三亚引入燕鸥是想让候鸟变留鸟,这种做法是否可行?最为重要的是,要想引得凤凰来,就需要种好梧桐树,也就是说,三亚更应该做的是,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海南的留鸟前来。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不是好办法,甚至可能好心办坏事,如从外地引进候鸟或迁徙鸟,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候鸟和迁徙鸟也不大可能成为留鸟。
中央提出纠正“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后,各地开始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等错误发展观,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效果,甚至哗众取宠,或将环境治理当一阵风,或当成一门生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希望借此招徕游客,有的地方则对环境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计划等等。这样的重视生态环境,都只能算是一种“伪治理”,甚至有时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环境保护不能破坏自然规律,否则这不是在进行环境保护,而是在进行环境破坏。
不能说三亚引进燕鸥也是如此,但三亚引进燕鸥还是需要多进行一些可行性调研。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鸟类学会专家陈水华称:目前项目的专家名单里没有看到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而且三亚目前所用的招引海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这些都需要三亚相关方面能在后续的活动中多加注重。而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三亚是否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过的海鸥群舞景象,而在于三亚的生态环境能否恢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程度,届时,就算没有海鸥群舞,也能让人看到白鹭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