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讯 (记者 王小英) 1994年,天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在新时期,仅靠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显然不够,传统旅游城市都面临着转型升级。近几年,天水市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如今,这座城市的全域旅游雏形已形成,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打造丝路旅游新亮点。
联手打造祖脉文化旅游圈
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羲皇故里便是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自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伏羲典礼,到今年6月22日已经举办了27届。
公祭大典也成了全球华人拜谒先圣、寻根祭祖的盛会,今年更是吸引海内外各界华人代表及当地群众10万多人前来祭拜。
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文化遗址呈现了8000多年以前先民生活的场景。根植于此,“华夏祖脉旅游圈”正日渐成为甘肃省强力打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把多勋告诉央视网记者,从庆阳到平凉、从平凉穿过关山,走华亭、庄浪、静宁、秦安到天水,整个区段连接起来,就是‘祖脉寻根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片区’,从陇东南地区的最北面,到东北部,再到东南部,这一区域涵盖了西周文化、三国文化、王母文化、伏羲文化,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整体性强,边界清晰。“
今年旅游文化节期间,在天水市还举办了陇东南祖脉文化旅游联合推介会,依托伏羲女娲、皇帝炎帝、周祖秦祖等祖脉文化资源,整合力量,抱团营销,共同打造陇东南”祖脉文化旅游圈“,开创旅游联动发展新局面。
升级传统游做强文化牌
麦积山石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其实,天水不仅只有石窟。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诗人杜甫游历天水南郭寺后曾留下此作。
正因杜甫游历秦州(今天水地区)时留下诗作100多余首,借助此资源,天水市今年首次举办“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暨“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旨在以文化与经济并重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诗意天水”文化品牌。
在天水长控厂,一间间老旧的厂房里,停产的生产线成了“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的展馆,本次摄影展设主题展、国内外摄影大师邀请展、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摄影机构展和天水本土摄影作品展四个层次,共2200幅作品。
天水市宣传部长王正茂介绍,工业文明和现代摄影技术融合,会产生不可想象的魔力,让大家感觉到摄影艺术非常大的张力。天水文化元素很多,把这些文化元素和过去的工业文明结合,让展览更有吸引力,是从策划开始就有的创意。
王正茂坦言,很多人感觉过去公祭伏羲的文化活动层次相对不高,现在将一个国际性的摄影展览,放在伏羲公祭大典期间,就是为了增强伏羲公祭大典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该摄影双年展,已列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的范畴。
举办体育赛事打造全域旅游
6月24日,已经77岁的李明才特地早起,骑着车赶到天水甘泉镇翠山梁西坡,这里正在举行“跃越凯达杯”2016年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
对于骑行爱好者李明才来说,这场山地自行车比赛无疑是一场盛事,骑行10多年,最近几年,李明才有了更多和骑行者交流的机会。
事实上,这不是天水第一次举办山地自行车比赛,2015年天水市承办了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山地自行车资格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暨青年锦标赛等重大体育比赛。
近年来,天水市探索体育与文化、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新机制,形成了以各类特色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基层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为依托的体育发展新模式,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麦积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立足本土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丝路旅游新亮点,完善全域旅游,天水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