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新理念让庆阳香包产业迸发新活力
庆阳香包因其做工玲珑精巧,格调富丽堂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香包的市场价值逐渐被挖掘,成为了庆阳人民致富的新亮点。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培养庆阳香包传承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创新产品设计等举措,让香包产业发展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目前庆阳市有一定规模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就有200多家,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达20多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产品超900万件。
新人才理念为香包产业添活力
“香包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有层次的人才,但是有文化、有层次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庆阳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赫炎凉说。

赫炎凉谈庆阳香包的发展 王德禄/摄
目前,从事庆阳香包刺绣的人员主要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妇女,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难以保证。当地政府便积极支持庆阳香包发展,引导庆阳香包传承人指导农村妇女学习香包制作技艺,提高了香包从业人员的素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香包产业。庆阳香包扶贫就业工坊在精准扶贫村培训“陇原巧手”迄今有上千人。
新设计理念为传统香包换生机
老一辈的手工艺者大多都拘泥于传统的工艺与审美,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
传统的庆阳香包与现代审美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缺少吸引力,这无疑会影响香包的销量。
庆阳市文化馆举办了全市文创大赛,旨在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尤其提高香包产品设计创新。
“前期的投入设计很重要,自己设计不了可以请人设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无法更新与转变,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越不投入就没有回报,形成了恶性循环”,赫炎凉认为做香包产业要有一定预见性。

刘兰芳的绣花毛驴 陈雪/摄
刘兰芳的“驴敢当”便是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的范例。过去的庆阳香包中,毛驴的形象基本是参照现实来设计,多为黑色、棕色,样式较为古板。而刘兰芳团队制作的“驴敢当”突破了传统香包的“象形”的局限,可爱的卡通形象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现在已经远销到国外。
越来越多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邀请高校美术系的学生以及从事文创产业的专业人士对香包进行创意设计。
贴合当下的审美,在香包设计上进行创新是制作者们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香包迸发出新活力的根本。
新的销售理念为手工艺者开新路
“闲时做香包,端午节再集中卖”。大多数人的销售方式仍然没有脱离传统,销售渠道仍然是传统的线下销售。
“各家各户都是单打独斗”。商家们没有联合起来,缺少合作意识,个体户销售力量薄弱,弱化了产业的聚集效应。

刘兰芳的Q版毛驴挂件 陈雪/摄
互联网电商的兴起让香包制作者看到了新机遇。通过网络销售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已成为旅游增收的主要途径。当香包走出绣坊,传统文化与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相融合,必会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牛昕旖、陈雪、王德禄、韦栋、张怡君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周兆瑜、杜兴彦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相关新闻
- 2021-09-1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 2021-09-1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的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
- 2021-09-1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请党放心,我在这里——记录24小时张掖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人
- 2021-09-09【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家乡“土特产”的代言人“牛美丽”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