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看甘肃】西和:中药材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通讯员 王晶
近年来,西和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扩基地促规模、提质量促增效、抓龙头促带动、树品牌促营销”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初步形成了以半夏为主导,带动柴胡、板蓝根、冬花、黄芪、连翘等大宗中药材全面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15万亩,预计产量约2.08万吨,产值约10.2亿元。其中:半夏2万亩,预计产量约0.74万吨,产值约6.3亿元。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抓基地,促进规模化发展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集中连片、整区域推进的原则,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种植大户和专业为合作社组织为带动,科学合理规划,大力发展以半夏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促进中药材产业的片带化布局和规模化种植。2021年,整合发展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4000万元,按照“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统一购买农业保险”五统一的栽植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种养加产业示范基地106个,其中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2个,推进了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中药材种植已覆盖全县20个乡镇217个行政村,涉及9.6万户。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6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15万亩。
抓龙头,促进集约化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发展形式,不断加强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的引进和培育,有效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量与品质,延伸产业链条。2018年,引进中国中药集团,注册成立西和半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9987万元,建设集半夏种子种苗技术研发、规模化种植管理、初加工生产(集中清洗、脱皮、干燥、分级)、收购、中药材产地仓储、交易、大宗销售、追溯等功能于一体全产业链农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先后培育广鸿中药材、和旺半夏、宏盛中药材、恒力半夏等100多家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数量由2018的125家增加到2021年的512家。其中,广鸿中药材合作社新建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无公害检测中心、中药材机器化无硫烘干、200吨冷藏库及中药材养生产品生产线,年加工销售中药材3000吨;恒力半夏合作社每年对外购销半夏约600余吨、销售额达6500余万元,生产加工中药饮片约500余吨、产值7500万元。
抓服务,促进市场化发展
强化科技引领。2016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姜席镇姜尧村建设西和半夏研究所,建成以当地道地中药材为主的当归、党参、黄芪、山楂、枸杞、红花、半夏、桔梗、防风、大枣等12科、68种77味药用植物园及中药材研发试验平台。强化技能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参观、交流、集训”的方式,不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强化理赔服务。扩大中药材保险品种,2021年承保中药材5万亩、半夏1万亩,有效降低中药材合作社和药农损失。强化产销对接。建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全县规模化中药材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产品,参加省内外中药材产销对接活动,全力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抓质量,促进品牌化发展
坚持“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的品牌化发展思路,引进和培育抗病性强的中药材优良品种,着力在栽培技术和质量监管上下功夫,全县中药材品质不断提升。2021年成功申领“西和半夏”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时,依托“中国半夏之乡”的品牌优势,注册了“安峪”“利渊”“菜花山”等乞巧牌半夏系列商标,西和县半夏生产已创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以品牌赢得了市场,以品牌赢得了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坚持“内配外引”的方式,继续加强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强化中药材技术研发平台功能,加快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开拓市场,力争2021年全县中药材加工转化率达40%以上,到2025年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相关新闻
- 2021-08-02【小康圆梦·看甘肃】山丹:戈壁花海美如画
- 2021-08-02【小康圆梦·看甘肃】西和:做实中药材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2021-08-02【小康圆梦·看甘肃】岷县:“四好农村路”带来稳稳的幸福
- 2021-08-02【小康圆梦·看甘肃】金塔:乡村“蝶变”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