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丨甘肃出台若干措施,深化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甘肃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6月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海波,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束华,甘肃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石富覃,甘肃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玉宝,解读《措施》制定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有关情况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制定出台的《甘肃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于5月12日正式印发实施。为做好《措施》的宣传解读普及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海波先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束华女士,甘肃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石富覃先生,甘肃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玉宝先生,解读《措施》制定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有关情况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海波先生介绍《措施》制定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有关情况。
于海波:
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金融监管局联合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保监局、甘肃证监局,研究拟定了《甘肃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增强信贷服务有效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加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支持,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持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服务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等6个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化主要金融工作目标,增强金融服务质效。围绕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目标,细化金融支持举措,量化当年信贷投放和综合融资成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增长、信用贷款占比、首贷户增长、融资担保费率,涉农贷款以及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资金投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和项目数等方面的年度增长目标,加大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二是建立多种形式对接平台和重点领域企业“白名单”,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相关单位将围绕小微企业、农村产权抵押、产业园区、制造业、应收账款、产业链供应链融资等领域,搭建产融信息对接平台,促进产业政策信息、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金融产品信息交流共享,并对制造业部分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企业建立“白名单”,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建立上市重点后备企业资源库,完善后备企业培育机制。设立甘肃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场挂牌融资。三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助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工作责任的同时,要求市县政府加快建立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企业转贷应急机制;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发债企业提供贴息或奖补。按季度对各市州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市州政府考核,市州政府要加强对县区政府考核。加快推进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制定风险化解处置具体方案及时间表,加强工作督导问责,切实推动全省风险化解取得实效。
主持人:
感谢于局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若干措施》提出,要增强信贷服务的有效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请问,当前我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如何,下一步如何继续加大有效信贷支持?
束华: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要求,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合理把握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信贷资金加速流向实体经济。4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1-4月,各项贷款新增924亿元,同比多增144亿元,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转型、恢复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同时,持续推进LPR利率改革,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前四个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96%,较LPR改革前下降0.64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可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6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差异化信贷政策,努力“增总量、调结构、拓渠道、降成本”,切实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一是总量上,坚持“稳”字当头,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充分发挥银行机构信贷供给主渠道作用,努力增加实体经济有效信贷投放,促进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支持地方法人机构积极申请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成本资金,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加大三农、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
二是结构上,突出精准滴灌,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印发了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等多份指导性政策文件,推进金融机构将新增贷款投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有效盘活存量贷款,逐步释放产能过剩、“两高”等传统或限制类行业的存量贷款,支持新兴产业、绿色生态等高质量发展领域。
三是渠道上,持续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推动债券市场稳健扩容。截至4月末,全省37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3070亿元,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金融债395亿元。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将继续统筹推进市场培育和风险防范,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稳步扩大全省债券融资规模。
四是价格上,进一步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以来,全省各银行机构认真落实向实体让利的要求,累计让利超过36亿元。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将继续指导银行机构加快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切实提高利率定价市场化程度。继续推动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担保、贴息、风险补偿、应急转贷、信用信息共享等融资配套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记者:甘肃银保监局在推动全省经济加速复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措施和工作打算。
石富覃: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叠加的严峻形势,甘肃银保监局在省委省政府和银保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银行业保险业主动靠前,勇于担当,紧跟中央决策部署,紧贴甘肃省情实际,引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复苏,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以金融之稳助力经济社会之稳。新冠疫情爆发后,甘肃银保监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基础金融服务供给,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甘肃省金融支持防疫情保稳定促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入推进复工复产,强化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4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3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69%;电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6520.15亿元,同比增长15.30%;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类产业贷款314.75亿元,同比增长13.08%;“险资入甘”连续多年突破百亿元,累计引进险资1007.56亿元,金融在保障全省社会稳定、助力经济加快复苏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以金融普惠为企业解难纾困。在推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金融力量的平衡作用和补短板作用,深刻认识推动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在全方位用力的同时,突出“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更加有效地发挥金融的普惠性。认真落实省政府“四个一百”机制,加强与工信、发改、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用好用足地方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金融资源实现精准“滴灌”,截至2020年末,全省“百行进万企”纳入活动企业12268户,小微企业实际表内授信金额34亿元,其中首贷户497家,实际授信8.9亿元。认真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强化“两禁两限”规定,除银团贷款外,严格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开展融资收费专项检查,通过下调利率、延长期限、减免手续费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89%,较年初下降0.67个百分点;2021年3月末,全省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7%,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截至2021年3月末,在甘21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入驻“信易贷”平台,累计发布217款金融产品,累计向企业授信35.39亿元。
三是以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的绿色产品服务体系、多层级的绿色增信保障体系和动态化的绿色项目储备库,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考核机制,为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样化的需求提供金融支持,做好金融服务。重点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强制实施,制定环责险相关标准,建立多方信息共享机制,对符合绿色发展的行业、企业、组织等给予评级。积极支持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目前,兰州新区对照绿色金融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已经筛选出三批、共计169项绿色项目。
当前,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经济企稳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未来经济金融形势还面临诸多的变数,我们要在前期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既有成效,认真落实《措施》各项要求,以更高质量的金融供给助力甘肃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注重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期间重大项目清单,结合自身实际加大信贷投入,有效满足基础设施项目、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以促进扩大内需为牵引,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和知识产权融资。
二是坚持绿色导向,大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绿色金融为抓手,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工作机制,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制造业服务质效、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近我局正在制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我们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政策和资金聚焦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稳步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等业务发展,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键领域、关键项目、关键工程、关键产业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积极推动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五年内基本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多层级的增信保障体系和高效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精准度。督促银行机构继续强化信贷投放,确保普惠型小微贷款继续全年实现增速、户数“两增”目标。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贷投放,推动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余额高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实现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着力破解中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打造小微金融“甘愿贷”共享品牌,推动银行机构逐步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性市场环境。鼓励地方性法人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用足用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指导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增信保障作用,进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
四是加大专项督查力度,推进金融扶持效果深化。在2020年开展的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和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回头看”,对2020年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建立的问题台账逐项核查整改情况,评估整改效果,以“回头看”工作为有力抓手,推进金融政策的接续和效果深化。
记者:全省A股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少,上市后备资源相对不足,省内企业直接融资虽总量可观但比重还是偏低。请问我省如何更好运用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王玉宝: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甘肃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破解融资难题、优化资源配置、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十年,甘肃A股上市公司通过IPO、再融资、公司债实现直接融资600多亿元;省内47家中小企业先后登陆新三板,50%以上的挂牌企业在新三板开展过融资,融资金额120多亿元;省内小微企业借助区域性股权市场实现融资近7亿元。非上市公司如公航旅集团、公交建集团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展融资,助推企业实现了做优做强。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上市公司等资本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后备资源相对不足、企业融资结构仍呈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不平衡格局,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坚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速,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总体看,我省企业在运用资本市场方面仍然享受特有的政策优惠。企业应着眼未来,统筹布局,从发展角度考虑,从实际出发,坚定借力资本市场谋求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切实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要把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和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定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发行债券及证券化产品等多元化方式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上下游优质资产或整合同类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竞争实力。同时,上市公司要承担起风险化解的主体责任、首要责任,主动作为,化解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
三是要提高主动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识。拟上市企业要对上市工作早谋划、早着手、早推进,着重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财务会计等方面提升规范性,打好上市发展的基础。中小微企业要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争取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实现在不同层级市场挂牌、转板、上市、交易、融资。有直接融资需求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知识要多学习、多研究、多运用,根据企业规模、发展现状、融资需求等,选择合适的市场工具,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四是要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广大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专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执业水平,加大服务力度。要深耕甘肃资本市场,深入了解甘肃企业发展实际,多做“打基础、立长远”的事,有计划地开展市场培育,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量身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当好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引路者”“智囊团”“看门人”。
记者:《若干措施》提出要优化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去年以来,全省金融部门在支持稳企纾困保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帮助许多民营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当前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稳企纾困保就业压力依然存在,请问,我省金融部门去年以来在金融稳企纾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束华:
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支持受影响企业恢复生产、稳定就业,人民银行总行出台包括专项再贷款、直达政策工具等在内的多项倾斜扶持政策。为推动这些政策工具在甘肃精准落地,取得实效,人民银行兰州中支联合省发改、工信等11部门组织实施“金融稳企纾困融资专项行动”,推动各项金融稳保政策在甘肃快速落地、精准直达,实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企业贷款余额达1.54万亿元,占全省存量贷款余额的66.7%,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134.4亿元,占全省存量贷款余额的22.2%。
针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分阶段、有梯度落实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出台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政策,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资金380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投放优惠利率贷款,直接支持全省4.9万名农户和2.6万户民营小微企业。认真落实两项直达实体政策工具,2020年至2021年4月末,累计为1004亿元到期企业贷款办理了延本付息,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234.6亿元。
针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不畅问题,累计组织开展250多场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确定2200多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进行融资对接,推动定西、酒泉等地筹建多家首贷中心,辐射带动全省1.2多万户无贷户获得首贷支持。上线运行“甘肃信易贷”“陇信通”等线上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9万多户,授信金额超过50亿元。
为提高企业贷款满足率和惠及面,指导商业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加快线上产品研发,提升审批效率。疫情以来,全省各商业银行针对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推出90多种稳企纾困类信贷产品。推动金川公司等3家大型企业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实现对接,帮助上下游企业融资43.8亿元。同时,广泛开展“三下”(下基层、下社区、下乡村)“三送”(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等活动,面对面问诊小微客户融资需求,推动全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授信户数增至33.23万户。
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将继续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实施“金融稳企纾困融资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几家抬”机制作用,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服务能力、融资环境等方面,持续综合发力,力争实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两个增加、两个不低于”目标,即: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持续增加、首贷户持续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年度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其中,在融资政策上,继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政策工具;在服务水平上,持续推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融资环境上,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区域融资环境评价,推动形成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性机制,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记者: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大有所为,请问甘肃银保监局在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有哪些?
石富覃:
甘肃银保监局立足省情实际,强化监管引领,紧盯扶贫产业发展、深度贫困地区、服务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尽锐出战、迎难而上,聚焦脱贫冲刺清零行动,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在近年来的扶贫金融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扶贫小额信贷、涉农信贷工程、农业保险、农金室建设等4个方面的工作亮点和经验,也是我省金融扶贫的4张名片。
一是提升使用效率,用好管好扶贫小额信贷。银保监会牵头负责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荣获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我们坚持应贷尽贷,紧密结合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抓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机制的补充、优化和完善,有力提升了贷款使用和管理的精准度。截至3月末,全省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投放655.98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146.11万户,甘肃成为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最快、贷款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省份之一。扶贫小额信贷在破解贫困农户融资贵、推动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紧盯“三农”领域,全力推动涉农信贷工程。准确把握甘肃基本省情,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坚持把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扎实做好,有效发挥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中小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发力的多层次的金融助农体系,持续加大涉农领域金融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重点保障农产品粮食生产信贷资金供给,加大特色农业产业金融支持,截至4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6920.11亿元,同比增长0.65%,占全省贷款的29.95%;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19.94%,支付赔款6.62亿元,同比增长60.00%。针对扶贫领域资金短缺问题,瞄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富民产业培育、异地扶贫搬迁等领域创新工作机制,推进金融扶贫开发各项工作。4月末,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62.89亿元,有效改善70.98万建档立卡搬迁户居住环境;助学贷款余额67.04亿元,惠及贫困学子96.32万人。紧扣扶贫产业发展,加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一批贫困区域实现集体脱贫。
三是构建保险扶贫体系,充分发挥扶贫保障功能。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构建强有力、立体化的保险扶贫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2021-2023年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优先保障已脱贫户、易致贫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供给,推进实施“一企一保、一社一保”,农业保险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3.53万户次,支付赔款15.72亿元,直接受益贫困户72.68万户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扶贫机制,2020年全省大病保险共计赔付城乡参保群众101.06万人,赔付金额23.78亿元;4月末,全省大病保险累计承保2215.37万人,覆盖约85%的人口。
四是加快农金室建设,提升金融扶贫广度和深度。以农村金融服务综合室建设为主抓手,组织开展金融服务基础建设专项攻坚行动,开展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拔白旗”行动,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综合能力。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农金室服务功能,目前全省建成运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1.58万个,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2.2万个,落实专兼职人员4.5万名,有效发挥了协助办理信贷、调查、催收、农险验保、理赔、宣传金融知识等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便捷度和获得感,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为下一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银保监会定点扶贫工作也在助力我省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银保监局积极落实和协调推动银保监会定点扶贫县临洮县、和政县各项扶贫工作,组织协调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分期分批加大临洮、和政两县资金投入与帮扶力度,累计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949万元,帮助两县积极探索实施一批带贫能力强、可复制、易推广的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加强与银行保险机构总部的协调对接,鼓励、支持和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及各级机构加大对甘资金投放、项目扶持、产业扶贫和精准帮扶力度,发挥银行业保险业资金、人力等行业优势,显著提升了全省金融扶贫质效。
下一步,甘肃银保监局将强化监管引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制定《关于做好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保持主要帮扶政策、乡村振兴重点县金融服务水平和县域存贷比总体稳定。深入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关键领域的金融供给和创新,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核心,保障三大主粮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和“甘味”农产品等特色项目和乡村振兴重点县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效金融供给,推动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二是接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在巩固好前期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协调,推动省政府确定五年过渡期内继续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全额贴息的政策,压实各级主体责任,确保应贷尽贷,稳步扩大规模效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作用,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三是充分发挥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优势。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准确对接“三农”差异化、特色化需求,积极创新“三农”专属产品。针对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融资需求,打造乡村振兴“甘农贷”共享品牌,以“牛羊菜果薯药”、现代种业等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健全全产业链的银行保险支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认真落实《甘肃省2021-2023年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优先保障已脱贫户、易致贫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供给,推进实施“一企一保、一社一保”。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方式,鼓励机构拓展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推动稳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积极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险。
四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启动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甘农信”信用建档评级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乡)、“甘农贷”示范县(乡)、“甘农信”示范县(乡)创建示范活动,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打造不同特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信用乡村建设,完善对逃废债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协助化解农村各类信用风险。
五是加强差异化监管考核引领。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同口径涉农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计划,力争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考核目标。督促辖内农业发展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完善涉农贷款尽职免责制度,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有效提升涉农信贷质效。
主持人:
感谢石局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让资金结构流向更趋合理,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