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给农村的一剂“良药” 临洮县“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启示录(一)
原标题:开给农村的一剂“良药”
临洮县“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启示录(一)
临洮县“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示意图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宋振峰 何成军 侯小宝
提到“三农”,往往和“短板”二字傍身。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发展无方向、乡村无活力、‘两委’无抓手”,这些表象背后,充斥着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乡村治理的重重难题。
农,天下之大业也。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和推动了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三位一体”改革。即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后来,这一改革举措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
15年后,临洮县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主动适应农民需求,以“数字临洮”平台为牵引,对“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这一宏伟构想进行着生动实践,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探寻一条有效路径。
1 诊脉
2019年,即将脱贫摘帽的临洮县,开始着眼乡村振兴。
县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当地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方式依旧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土豆、小麦、玉米。
虽然地里种的一直就是这三样,但“80后”的临洮县漫洼乡羊圈沟村村民尚春光打记事起就知道,他家的20亩山地,种一茬庄稼得翻山越岭,跑4个地方。
土地碎片化,让临洮县直面“种”的难题。
临洮县丘陵遍地,全县耕地有180万亩,平均每块耕地面积只有1.23亩,户均地块都在9块以上,户均15亩的耕地分散在十几个地方。
土地打不破地梗界桩,想种地的没法流转。2019年,临洮仅流转耕地28.85万亩,其中用于适度规模经营的仅为11.35万亩。
小地块也限制了机械化大规模推广。2019年,临洮县农作物机播面积为24.1万亩,机收面积为29万亩,分别占种植总面积的19.35%和23.29%。
在各自为政的生产方式下,种则“家家有想法”,卖则“人人没办法”。
近几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临洮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作用发挥不充分、带动能力不强。
最终,产品没有品牌化,销售没有组织化。再加上“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链条还未打通,融资贷款难……重重难题让村民渐渐对务作庄稼失去了兴趣,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到2018年,羊圈沟村这个600多人的村子,多半村民外出谋生,3500亩地撂荒了一半。和土地同时失去吸引力的还有村“两委”功能。
2 开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临洮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号脉,对症下药,开始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临洮县深刻地认识到,土地流转不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唯一路径,通过“家庭经营+服务规模化”组织生产合作,照样可以实现规模经营。
2014年,他们便引导峡口镇普济寺村组建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临洮县得军农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让农机这个“杠杆”去撬动土地整合,去解决土地无人耕种问题。
2015年,又将全县分散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联合起来,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让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同时,在323个行政村由村“两委”班子领办创办富民产业合作社,开展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
2016年,抢抓国家实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机遇,将供销合作社延伸至323个村,让“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都有了快速通道。
2017年,通过整合村级供销合作社、扶贫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三社合一”功能完善的村级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2018年,针对农民发展“无米之炊”的难题,推进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让村村都有了金融工作室,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某个部门单兵突进行不通了,靠几项改革举措零敲碎打更行不通了。
生产、供销、金融,犹如驱动“三农”发展的三个齿轮,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只有联动作用,互相“咬合”,才能将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
在之前探索实践、规范完善的基础上,2019年9月21日,临洮县正式启动农业农村“三位一体”综合改革。
这一天,县里依托阿里巴巴钉钉系统搭建了“数字临洮1.0”—全县组织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上线了农资直供、电商培训、直播互动等功能,为农户提供全品类农资和种养技术指导、电商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短短100天后,2020年新年第一天,这一平台升级至2.0版本,成为数字临洮2.0—“三位一体”为民便民合作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了平台服务功能。
从线下的要素整合撬动,到线上的综合平台承载,把纷繁复杂的改革,化解为接地气、易操作的数字应用,让农民“一机在手,农活不愁”。临洮县用“数字乡村”理念巧解了改革推进之难。
3 疗效
一场改革成功与否,不靠口号靠“疗效”。
2021年1月10日,数字乡村50人论坛在临洮举办。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三位一体”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题、亲自破题的命题作文,虽然起源于浙江,但在甘肃却探索出了“临洮模式”,干出了“临洮速度”,促成了“阿里实践”,做成了欠发达地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样板。
那么,“三位一体”破解了什么?
答案是,它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乡村治理等难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
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更便捷了。这一平台,把供销社的流通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等整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农资直供、种养技术指导、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农资下乡”,让农民少出门、少花钱、买真货,为农户节约购买成本800多万元;
“农产品进城”,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98亿元,临洮县农产品电商销售全国县区排名由2019年的第1105名提升到2020年的第678名;
手握“支票”,全县有2.17万户被授信14.96亿元,农民可以随时取用;
农耕“神器”,50支农机服务队奔忙于田间地头,年均机耕机播面积7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37%,释放农村劳动力6.26万名,实现增收5.52亿元;
……
自诞生之日起,临洮数字化服务平台就一直在扩容赋能,其服务项目由建立初期的3类12项增加到现在的5类30项。使“手机”变成了“新农具”、“上网”变成了“新农活”。
如今,临洮县已有18.1万名群众在手机端下载安装数字化服务平台,激活人数达17.5万人,日均活跃量稳定保持在6万人,活跃用户位居全国县(区、市)前十位。
借着这个平台,大家各显其能——
村党组织搭上了“便车”,常态化开展线上便民服务,不仅使村党组织通过平台找到了群众,也使群众找到了村党组织;
县融媒体中心有了“直播间”,政府官员、播音员变成了农产品的带货网红,医生、教师、专家变成了大讲堂主播。
政府多了架“传声筒”,通过平台,召开各类会议60多次,有效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群众最关心的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融资贷款、教育医疗等需求入手,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综合平台,全力构建服务体系……
临洮县正通过“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蹄疾步稳地去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难题。
相关新闻
- 2021-03-31温度下降!临洮县将延长供暖3天
- 2021-03-24【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临洮:探访临洮县博物馆 古蜀或为马家窑文化南下迁徙形成
- 2021-03-16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临洮县合作共建医疗中心
- 2020-12-29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临洮县党家墩村:“牛”产业带来“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