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临洮县党家墩村:“牛”产业带来“牛”日子

20-12-29 09:5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临洮县党家墩村——

  “牛”产业带来“牛”日子

柏东河和邵存娥在牛棚里喂牛。

彭小军和党安琴在监控室查看牛棚的动态。

宋国军在细心照看他的牛。

  东方吐白,山区里的寒气开始散去,寂静一夜后的峡口镇党家墩村,空气中散发着牛场特有的气息,家家牛圈里的大牛小牛开始躁动,发出“哞哞”的欢叫声,整个村庄苏醒了,从晨曦中慢慢清晰起来。

  清晨6点钟,文乾峰在牛棚里忙活起来,给牛添了第一口草料,看着满圈壮实的牛犊,他心满意足地走进房子,端起一杯热茶,慢慢地啜饮起来。

  冬天的日子就在这样的慢状态中开启了。

  小试“牛”刀

  文乾峰是临洮县峡口镇党家墩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村里最早养牛致富的带头人。在他的印象中,党家墩村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养牛了,那时是清一色的老黄牛,主要用来耕种。后来包产到户,经过慢慢繁殖,村子里养牛户陆续多了起来。鸡鸣狗叫、黄牛哞哞,是当时党家墩村乡土风情的真实写照。

  党家墩村是临洮县典型的干旱山区村,也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这里的耕地多半是山坡地,农作物以种植土豆、玉米、小麦为主,黄牛是主要的劳动力,养殖二三头黄牛的农户比比皆是,“养黄牛只耕种不变现,家家户户的日子还是比较困难”。由于种植收入微薄,很多村民都有发展养殖的意向,但要发展养殖,资金和技术是困扰村民的主要难题。

  2008年,破解资金难题的缺口被打开。当年,政府补贴,引进国外优质种牛,推广养殖肉牛技术。

  “扶持政策很好,一个家庭补贴一头肉牛,建一个5米宽、6米长的牛棚,再配套一个沼气池。”文乾峰记得,最初对这个政策响应的村民并不多,大家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肉牛养殖成本高,销售有没有保障?会不会亏损?

  “大家穷怕了,担心肉牛养不好亏损还赔钱。”党家墩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兵是第一个主动申请养殖肉牛的村民,“肯定比养黄牛划算,也比种地收入好。”刘学兵坚信。

  在他的带动下,心动的村民行动了,犹豫的村民拿定了主意。登记下来,这个有623户人家的村庄,有160户村民愿意“试水”养殖肉牛。

  说干就干,刘学兵带着大伙搭建牛棚,建沼气池,学习养肉牛技术,一场改变村民命运的小变革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风风火火地上演了……

  念好“牛”经

  “养殖肉牛比饲养大黄牛的收入翻了几倍。”说起自家的肉牛收入,文乾峰乐得合不拢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头肉牛的成本在4000元-5000元,养殖一年到一年半,毛重增长到800公斤-1000公斤。而一头黄牛的饲养成本和肉牛差不多,但黄牛是按个头销售,个头大、品相好的一头也就5000元-6000元,两者差距悬殊。今年,他已经售出了5头肉牛,收入丰厚。

  宋国军也是从肉牛养殖中尝到甜头的村民。

  日复一日的劳作,让56岁的宋国军身材精瘦、脸色黝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衰老一些。“这几年的生活希望全寄托在养牛上。”宋国军以前在建筑工地做瓦工,每天平均收入200元,再加上每年妻子在家务农、搞养殖,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2015年,美好戛然而止。先是父母先后离世,后来妻子又遭遇车祸,造成肢体一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自己也因长期负重劳作,患上了严重的腰腿病。“妻子要治病,自己劳动力丧失一大半,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生活的变故,让这个原本刚强乐观的中年男子一蹶不振。

  “我记得,2017年5月份,村支书刘学兵和村委会的几名干部到家里来,鼓励我养殖肉牛。”在大家的鼓励和各项扶贫政策帮扶下,宋国军开始养殖肉牛。2头、5头、8头,短短两年,牛棚里牛的数量不断增加,宋国军的信心也在增长。

  “你家的牛养得好,能卖上好价钱。”刘学兵夸赞道。

  宋国军粗糙的双手握着刘学兵的手,一个劲地说:“好着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的日子有指望呢。”

  “目前,党家墩村依托‘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六位一体’养殖发展模式,结合小规模、大群体、扩总量、增效益的畜牧养殖业发展思路,肉牛养殖已形成规模,全村肉牛从2013年的300余头发展到近2700头,养殖户已占到全村户数的83%,户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说起“牛产业”,峡口镇党家墩村包村干部黎海宇如数家珍。

  村里“牛”人

  牛,这个字透露着一股威风和神气。在党家墩村,拥有“牛”精神的“牛人”辈出。彭小军就是村里最年轻的养牛“达人”。

  党家墩村最北面,有一个占地八亩的养殖场,200多头牛正悠闲地进食。这里是彭小军的临洮县鹏程肉牛养殖农业合作社。

  见到彭小军时,他和媳妇党安琴正在监控室查看牛的动态,“如果牛出现异常,或者草料没了、水干了,监控一目了然。”

  走进他的养殖场,圈舍宽敞、干净,牛儿膘肥体壮。碎草机、铲粪机、饲料机一字排开,“光这些机器也有10台呢。”彭小军一边给记者介绍各类机器的用途,一边讲起了他的“养牛经”。

  今年40岁的彭小军,2010年之前,主要跑小货运养家糊口。后来,他结识了贩牛的朋友,一起做起了贩牛生意。细心的彭小军发现,相比贩牛,养牛的前景更为广阔。于是,他从张掖引进了几头西门塔尔肉牛新品种,开始试养。

  “党家墩的土壤好,种植的玉米喂养牛是好饲料,肉品也好。”时间久了,他掌握了科学养殖,50头、100头、150头……养牛规模不断扩大,最多时有260头,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

  之后,他又成立了养殖农业合作社,探索出“统一引种、分散饲养、集中销售、共享分红”的养牛新模式,解决了村里养殖户肉牛的销售难问题。

  “今年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肉牛有500多头,毛重价36元每公斤,主要销往广州、云南等地的市场,肉品颇受欢迎。”彭小军说,党家墩村的肉牛品质在市场上已有良好的口碑,根本不用愁销路。一年下来,他连养带贩卖轻松赚上几十万元。

  正在记者采访时,彭小军接到了广州贩牛的朋友打来的电话:“现在有没有可以出栏的牛?”彭小军爽快地说:“只要价格好,出栏肉牛供应没有任何问题。”话语间“牛”气十足。

  刘学兵笑着说,现在彭小军在肉牛市场也有话语权了。

  “那是必须的,咱们党家墩村牛肉品质好啊。”彭小军回应着,笑声中带着满满的自信。

  日子“牛”了

  党家墩村还叫党家墩村。

  党家墩村却已不再是原来贫穷的党家墩村。

  肉牛养殖户多了,村子富了,村民腰包鼓了,笑声多了,这里的一切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的他,每天笑嘻嘻的,”邵存娥说,养牛收入高了,生活好了,老伴柏东河的笑声多了,“大儿子参军了,老人身体健康,2019年卖牛收入6万元,小日子过得殷实。”邵存娥当下的小愿望是,3年内还清扩大养殖的20万贷款,未来的愿景是,“再扩建一下牛舍,往专业化方向发展,牛数量增加到80-100头”。

  “以后主要养殖母牛,繁育牛犊,一头牛犊的利润比肉牛还要高。”文乾峰盘算着,今年的8头母牛到明年再繁殖4头牛犊,两年后,牛棚里的数量会增加到20头,“一年收入七八万,比种地和出外打工强多了,呵呵……”

  “牛多了,生活也就有希望了。”宋国军的目标是牛再多点。2019年1月,省委书记林铎到他家里看望慰问,他和林铎书记合了影,还信心满满地向林书记打包票——明年养牛的数量要增加到20头。“一定要好好养牛,兑现对林书记的承诺。”

  文/记者 贾峻杰 吕强德 欧阳海杰

  图/记者 赵鑫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肃南:分红啦分红啦!南沟村村民喜领43.3万元 肃南:分红啦分红啦!南沟村村民喜领43.3万元
  • 甘肃认定93家省级非遗工坊 文创产品乘 甘肃认定93家省级非遗工坊 文创产品乘"云端"焕生机
  • 陈卫中:胸怀大格局 展现大手笔 迈出甘肃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 陈卫中:胸怀大格局 展现大手笔 迈出甘肃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柴守玺: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守好甘肃“米袋子”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柴守玺: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守好甘肃“米袋子”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金梅:“5G+文化”大视野 碰撞产业发展新火花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金梅:“5G+文化”大视野 碰撞产业发展新火花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赵正林:脱贫攻坚勇担当 心无旁骛谋帮扶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赵正林:脱贫攻坚勇担当 心无旁骛谋帮扶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两院工作报告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两院工作报告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人大代表梁和平:建设以武威为重点的河西奶源、奶业基地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人大代表梁和平:建设以武威为重点的河西奶源、奶业基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会宁:多措并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2   山丹:国土绿化工作成效显著
3   武都:“川麻团”集结北上“寻麻味儿”
4   金塔: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聚
5   文县刘家坪乡:加强冬季核桃管护 促进
6   瓜州:文明实践暖人心
7   民乐:戈壁滩变身百姓增收致富“聚宝盆
8   漳县:860家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9   瓜州李艳玲:把合作社办在农民心坎上
10   临泽:脱贫高质量 大步奔小康
11   宕昌:电商“撬”开大市场迎来牛年开门
12   临泽蓼泉镇:蔬菜专业合作社“点燃”农
13   西和:城市建设扩容提质 群众的幸福感
14   民乐:“非遗”迎春,让年味更足
15   文县刘家坪乡: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