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小康路——山丹县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通讯员 石晶
星火燎原燃壮志,脱贫路上党旗红。近年来,山丹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创新开展党建助推扶贫模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的红色路子。
组织建设筑牢堡垒抓脱贫
“我们很欢迎大学生村文书,他们懂政策、头脑活、思路广,能帮助我们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提起刚刚上任村文书吴丽梅,东乐镇五墩村党支部书记杨勇连连夸奖。
在实现精准脱贫的过程中,要让党建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就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该县结合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持续深化“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把更多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年轻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留得住、蹲得下的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52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20名,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32名,招聘大学生村文书83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87名,100%的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88.3%的村有了专职化村干部,村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4岁,能人型村干部比例提高到93.1%,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活力显著增强。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持续采取“八个一”工作措施,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9个,所有贫困村均由村党组织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兼任(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连续五年实施“阵地建设攻坚年”行动,筹资7500多万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06个,村级阵地建设实现标准化全覆盖。制定出台村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新任村干部任前谈话和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办法,促进村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采取“1帮1”“1帮N”“N帮1”等多种方式,组织29名县级领导结对帮扶8个乡镇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2272名有帮带能力农村党员与449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全覆盖结对、常态化帮扶,引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思想引领凝聚共识战脱贫
“现在党和国家对咱们农村的政策这么好,有各项惠农补贴,我们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了。”近日,听完县委党校教授作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会后,位奇镇新开村党支部书记钱万顺对未来新开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筑牢思想基石,是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绕不过去的坎。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依托每月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6000多名农村党员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会议及讲话精神,延伸创办乡镇干部夜校8个,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1个,不断将学习贯彻工作引向广大农民群众,大幅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行动自觉。同时,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甘肃党员教育智慧云电视平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加强村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开发,着力造就一批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人才服务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选派248名医疗骨干、科技(工业)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等组建“天使服务团”“科技推广员”“专家服务团”3支人才队伍,深入村社、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为贫困户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培训,让贫困户切实知晓政策、掌握本领,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产业发展激发活力促脱贫
在陈户镇寺沟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王凤兰正在育苗室里忙碌着,每天80元的工资,再加上土地租金的收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王凤兰,家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不止是王凤兰,在山丹县依托特色产业搭上“致富快车”的故事频频上演。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以党建为引领,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富民”模式,成立产业党支部16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58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32个,培养致富带头人286名,采取“党支部+产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收600多户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肉羊肉牛、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8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2个,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线路3条,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市级旅游示范村5个,有效实现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组织实施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提质行动”,筹资3600多万元,采取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共赢型五大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62.2%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组织办事能力和解决问题实力显著增强。
治理创新破解难题助脱贫
近日,走进老军乡硖口新村,庭院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来自不同村庄的老人们聚集在硖口新村居委会前的广场上闲谈聊天,孩童们相互追逐、嬉笑打闹,一幅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图徐徐展现在眼前。
硖口新村联合党委书记周玉萍介绍,老军乡依托硖口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邻近硖口新村的丰城、郭泉、硖口、羊虎沟和丰城开发区5个党支部、136名党员、区域内10家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纳入联合党委统一管理,昔日各顾各的5个村,如今事在一起办、劲往一处使,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为围绕破解“空心村”难题,该县制定出台《农村人口社区集中管理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党建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老军乡硖口新村试点推行农村人口社区集中管理和党建联合体建设,统筹区域内4个村庄和10家经营主体,成立硖口新村社区和联合党委,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用、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村庄共治“六共”措施,打造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硖口新村已初步形成集汽修、餐饮、物流、种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富民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基地每年可为搬迁入住的117户贫困户分红14余万元(户均1200元),提供务工岗位100多个。创新党建引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县111个行政村建立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组织“三团”监督执行扶贫项目工程230多项,评判不良现象370多个,帮办低保评定、产业分红等实事1100多件,“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新气象的基层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相关新闻
- 2020-11-25礼县三峪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托起群众小康梦
- 2020-11-24武都:巾帼脱贫勇担当 产业致富奔小康
- 2020-11-23【中国的脱贫智慧】山丹:产业铺开致富路
- 2020-11-23山丹:就业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