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科技创新助推兰州市产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科技创新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目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所级研究单元,分别是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色药物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为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此外,研究所还建设了白银中试基地、青岛研发中心、苏州研究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义乌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功能材料中心和淄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
变废为宝破解油页岩工业固废利用难题
油页岩生产页岩油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副产品——油页岩半焦,多数煤企将油页岩半焦以固体废弃物来堆放处理或作为能源燃料使用,但在堆放过程中容易污染环境,而且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油页岩半焦的下游市场需求量有限,且半焦售价低,产业链出现了严重的成本倒挂。而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甘肃省大型煤炭企业,每年产生约60万吨油页岩半焦。如果不解决好油页岩半焦的处置问题,将会影响油页岩的开采利用,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固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将这些工业固废变废为宝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责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爱勤说。为了破解油页岩工业固废利用难题,王爱勤便带领团队,从矿物材料角度开展了油页岩半焦利用的相关实验,发现通过煅烧或酸处理等,可得到用于土壤修复和改良的碳复合材料,既可消除油页岩半焦固废污染,又能提升其利用附加值。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而该项目执行以后,可建立油页岩半焦制备黏土矿物/生物炭加工生产线,在帮助企业消除半焦固废污染的同时,又提升了半焦利用的附加值,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
拓展高端涂料应用助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钴蓝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耐酸碱性以及耐各种溶剂性,在蓝色色系颜料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钴矿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钴化合物价格较贵,钴蓝颜料的售价也比较高,同时,传统方法生产的钴蓝颜料颗粒粒径较大,粒度分布不均匀,因而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针对钴蓝颜料高端产品的迫切需求,依托甘肃得天独厚的凹凸棒石黏土资源,王爱勤与自己的团队联合共沉淀法和后续高温晶化法,以黏土矿物为载体,自主创新研制了高端钴蓝/凹凸棒石纳米杂化颜料,与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合作建成1000吨/年钴蓝杂化颜料生产线并实现批量生产。
王爱勤告诉记者:“引入凹凸棒石不仅有效避免钴蓝纳米粒子在后续高温晶化过程中的团聚,降低了传统钴蓝颜料的生产成本,提升了颜料综合性能,将拓展在高端涂料和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助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创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奠定了基础,全省共有中草药资源1527种。但因为我省对中药材生产方面的立项投资比较少,所以中药材在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还相对落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邸多隆带领自己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新中药产业发展研究。
目前,邸多隆在天然植物领域有多项研究成果,包括西北大品种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如枸杞、锁阳、当归、黄芪、党参等30多种功能性产品研发,以及当归、枸杞全产业链开发等项目。其中,枸杞的系列研究有效帮助农民解决枸杞卖不出去、产量过剩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邸多隆表示,甘肃是我国枸杞的重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但针对种植面积广,枸杞价格低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枸杞的系列产品研究,包括功能食品、保健品、新药的研究,我们将研究成果转化给企业,有效的解决共性矛盾,解决了枸杞卖不出去、产量过剩的问题,使得农民种植枸杞的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相关新闻
- 2017-10-17在“消费”上做“文章”促进兰州粮食产业转型发展(图)
- 2016-12-23从单独依靠“石化”向多元化产业发展 兰州西固加快产业转型不再“单腿走路”
- 2016-10-24永登县北同村产业转型不走“现成路”
- 2016-10-20兰州市举办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暨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