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武都鱼龙镇:建设美丽乡村 留住乡愁记忆

2020-09-15 16: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山林,散落在画镜中的村落,美丽安静,当你漫步村庄,映入你眼帘的是传统石板房、篱笆花园、小菜园、平整复垦后种植的花草、整齐堆放的柴火、干净整洁的巷道庭院......,这些无不勾起你的乡愁记忆。

  鱼龙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拆危治乱、环境卫生整治、复垦植绿,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村,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可度全面提升。“拆”“治”并举,擦亮乡村底色。自拆危治乱工作开展以来,鱼龙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残墙断壁应拆尽拆、全面拆除,各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群众占用且不断蚕食的集体打麦场全部无偿归还、自觉拆除,建成了群众活动的文化广场。同时,全面开展“治乱”行动,对拆危产生的建筑垃圾全面清理,对乱堆乱放的柴堆、草堆彻底整理。截止六月底,拆危治乱工作全面清零,共拆除危旧房2459户11339间、残垣断壁623处5543米,动用机械903台次,清理垃圾823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1308人次。

  “建”“修”结合,留住乡愁记忆。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鱼龙镇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设计,深挖高山戏、特色石板房等资源,尽可能地保护原生态的石板房、树木、花草等,收集石磨、石碾等装饰文化广场、打造小景点。同时,结合补短板项目建设,对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筑进行加固维修和内外粉饰,达到外观整洁、安全宜居,与传统民居风格浑然一体,提升了村庄建设品位,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开启“美颜”模式,提升乡村“颜值”。鱼龙镇在深入开展“拆危治乱”冲刺清零行动,扎实开展平整复垦工作,在平整后土地上建设小花园、小菜园,营造“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的乡村景象。同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行动,确保房前屋后、沟渠河道、村组道路及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武都区重视并优先考虑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原生态的石板房的保护,成功打造了一批富于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新景点,既留下了乡愁,又集聚了人气,为美丽武都增添了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通讯员 周红霞 边冯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