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清 汭河美——崇信做好“水文章”
原标题:黑河清 汭河美 ——崇信做好“水文章”
对于任何一座依水而居的城市而言,水,既是摇篮,亦是灵魂。
而在西北大多数城市,水都是异常苛刻的,不够丰沛的雨量,不足以淌满河道的细流,不利于存住水的地理地质环境。因此,倘若哪个城市留住了水,用好了水,便仿佛给它注入了灵气,瞬间变得丰盈生动,跳跃鲜活。
崇信这座美且精致的小城,就做好了这篇“水文章”,润泽得犹如一颗明珠。
记者 刘英娜
黑河,泾河一级支流,崇信境内长度及流域面积第二大河。
黑河为什么叫“黑河”?是《禹贡》《山海经》中所指“潶水”,还是以西周时负责守卫王畿的军事贵族“潶伯”之名命之,抑或因“潶国”之地而得名?众说纷纭,现已无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黑河绝不会因为河水是黑色而得名。然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近20年的时间里,黑河却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河。
黑河川区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河开建的煤矿企业不断增多,最多时有近20家。特别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企业粗放式经营,环保设施不健全,生产废水直排屡禁不绝,随意堆放的煤矸石和运煤车产生的煤灰煤尘也经雨水冲刷流入黑河,导致河床变黑,水质受到污染。
“煤矿挖煤的时候抽出来的地下水,都排到了河里,煤渣子沉在河底,连泥都是黑的,人都绕着走。”新窑镇赤城村村民周永忠就住在黑河边,他眼看着这条河由“清”变“黑”,心里着急却无可奈何。
不光是河水变黑,彼时的新窑镇,穿梭着大量苫盖措施不到位的运煤车,街道两旁的树木都覆上了一层黑煤灰,看不到本来的模样,人在街上走一圈,鼻孔都是黑的,当地群众和矿区工人的健康已然受到威胁。
“当时确实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现在来看代价太沉重了。”华亭煤业集团新窑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长君由衷感慨,他已在矿区工作了20年,亲眼见证了矿区的发展变化。
199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转发《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崇信县要求,自2000年以后新建和原有的厂矿企业必须配套环保设施。但受技术及资金限制,效果乏善可陈,偷排现象也时有发生,黑河水“黑”的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需要背水一战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科学务实的制度。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让生态环境治理走上了标本兼治的快车道,一场环境污染治理的攻坚战拉开序幕。
2015年,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的新《环境保护法》施行,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
“新环保法在法律责任部分设计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配套办法,这是一记重拳。”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崇信分局副局长黄立荣说,如果经济处罚取得了应有的震慑效果,企业的违法成本增加了,重视程度就会发生变化。
效果立竿见影。政策逐步收紧,监管日渐严格,环保投入不断加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新窑矿区已累计投资1.87亿元,实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项目12个,黑河沿岸8户煤炭生产涉水工业企业,均建成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2005年,我们投资建成了工业废水处理站,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扩容改造,完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张长君介绍,从强管到自愿,现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窑煤矿还同步进行了粉尘、噪音、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累计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逾6000万元。
记者在新窑煤矿看到,处理水溢流口水流清澈,煤场堆煤及矸石有抑尘网苫盖,出矿运煤车全部加盖篷布并进行轮胎冲洗,矿内及运煤车经过道路定时洒水降尘。而这些,已经成为新窑矿区所有厂矿企业的标配。
随着黑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道周边生态逐步恢复,承载能力和自净降解能力不断提升,水质连续5年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下午六时,站在位于赤城村的连心桥上,脚下的黑河清澈见底,河道内绿草葱郁,可见洁白羊群、放牧群众及保洁员的身影。太阳已经偏西,可以想象得到,余晖将要给河水,给河岸上一座座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镀上美丽的金色,并随着微微鳞波走向下游。
从小长在黑河边长大的新窑镇副镇长朱勰钰拿出手机,又拍下一张黑河的照片,在朋友圈写到,“清澈见底的黑河,有跳进去洗个澡的冲动。”
“黑”河变“清”河,朱勰钰留住了童年的记忆,而摄影爱好者闫和平,却用镜头留住了汭河不断变美的瞬间。
汭河,崇信的母亲河。本土作家若冰写道:“这千古流淌的汭河,滋养了两岸的五谷庄稼,也滋养出了崇信人民的淳朴善良、洁净如水的心、梦想和飘着五谷清香的文化,汭河是崇信人的母亲河,崇信人的摇篮。”
上世纪90年代,闫和平下岗后在汭河边开了间小铺子,闲暇时就去拍河,那时的河道还未修整,河水任意流淌,偶尔会有几只赤麻鸭在水中觅食,还谈不上有什么景,也没什么游人,直到汭河修起了橡胶坝。
2006年底,龙泉寺山前修起了第一道橡胶坝,形成了22万㎡的水域面积。有了水,汭河顿时变得柔美起来,闫和平镜头里的汭河也摆脱了粗粝的形象,更让他惊喜的是,开始有各种水鸟出没、嬉戏。那一年的夏天,崇信人有了纳凉的去处,闷热的午后似乎都多了一抹清爽。
之后,汭河上又连续修起了3道橡胶坝,10道景观溢流堰,形成水域面积75万㎡,东西4km的回水长度对崇信县城形成半包围态势,恰如一弯摇篮。
“橡胶坝对河道的治理作用特别大,每年春天,我们就开始蓄水,有了水,河才像河。”崇信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工作人员丁宏强说,这几年,崇信的夏天不再干热,气候变得湿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汭河的减排治理也在加快脚步。2016年,借助中央环保督查的契机,崇信县关停了汭河流域8家小型采砂场,通过拍卖整合,重新招标,确定了2家有资质的企业进场作业。
“以前是直接在河道边采边生产,现在是边采边恢复,企业必须完成疏浚清淤、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职责。”崇信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建文介绍,企业作业模式、政府监管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目的就是为了让生产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记者在崇信县中堃建材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现场看到,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砂石处理厂房建设规范,运输车辆全部苫盖,道路洒水正常。“虽然现在利润空间压缩了,但这就是企业的环保成本,我们都适应了,接受了,变成了自觉行为。”公司总经理张益晨说,现在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应对行业竞争。
“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今年就能投入使用,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肥料用于园林绿化,中水用于城区绿化、街道抑尘、施工用水等。”崇信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厂长梁小强说,城区生活污水已经实现了100%收集,2018年提标改造之后,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6000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
疏浚河道、治理河堤、雨污分流、整治湿地、绿化美化……汭河越变越美,荷花、芦苇、水葱等水生植物丰富茂盛,引来白鹭、鸳鸯、翠鸟等鸟类生息,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汭河水生态环境。
如今,汭河水域已被命名为龙泽湖水利风景区,成为龙泉寺大景区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我现在已经拍到的有40多种,这几年,红尾水鸲、黑鹳、黑脸琵鹭这些珍稀鸟类也能见到。”闫和平说,每天早晚,到河边健身休闲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外地游客都要感叹,黄土高原上竟有这么好的水,崇信堪比小江南!
好山好水好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正实实在在改变着崇信的样貌。
相关新闻
- 2016-04-15平凉泾川县黑河扶贫记(五)
- 2016-04-14平凉泾川县黑河扶贫记(四)
- 2016-04-13平凉泾川县黑河扶贫记(三)
- 2016-04-12平凉泾川县黑河扶贫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