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正文
投稿

平凉泾川县黑河扶贫记(四)

2016-04-14 11:41:28 来源: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宛阳(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黑河扶贫记(四)

  “众筹”扶贫记

  泾川县太平乡朱家沟村的陶小凤,通过村里的电商服务站购回了一件蓝色呢子大衣,成了村里的“网购第一人”。

  她收获了同村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也打消了大家对网购的顾虑。

  几天后,村民朱拴林、朱蓝净等人也走进服务站,买回了种菜的菜籽、农药。

  而一年前,“网购”这件事,在村民们看来,是城里人才能享受上的生活。

  在陶小凤的记忆里,种粮,是村民一年里主要的生活轨迹,而卖粮,便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多年前,陶小凤的丈夫就开始在村里贩粮,可即便家里有个“活泛”人,一家人日子依旧紧巴。

  村里也没有卫生所,头疼脑热都要到邻村去看病,陶小凤说,儿子两岁时有次发高烧,她和丈夫抱着孩子一路小跑去看病,到半路孩子还抽风了,小夫妻吓得哭起来,孩子最终抢救过来了,但现在说起来还觉得害怕。

  精准扶贫像一尾活鱼,搅动了朱家沟村贫穷单调的生活。

  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之后,村里集中规划、集中修建,一年的时间,朱家沟村建成了漂亮美观的小康屋,开阔大气的村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所;电子商务代办点、便民超市全部投入运行;教学点恢复,村上还建起了幼儿园。

  如今,村部从多年租借教学点的2间旧房里搬了出来;24户贫困户搬下山,住进了漂亮的小康屋;群众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来水。

  为了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在群众居住的小康屋后面还建起了蔬菜大棚、设施养牛基地。

  政府筑巢,候鸟归家。去年村里11户53口整户外出的群众返回了村里,有的建了小康屋,有的修了牛棚,他们家家户户还种上了山核桃。

  朱家沟的变迁,是泾川县“众筹”扶贫,打造中心村庄的缩影。

  什么是“众筹”扶贫?

  泾川县长王廷佐说,“‘众筹’扶贫,就是所有的项目资金向特困村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彻底改变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

  积土成山,握指成拳。思路敲定后,扶贫上的项目来了,国土、住建上的项目也来了,交通、水利上资金也向这些贫困村倾斜,项目、资金真正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去年,仅实施于黑河流域的精准扶贫项目就多达20多个、资金超过5000万元。

  在项目、资金的聚集下,黑河川的七千关、焦村、朱家沟、阴坡、上梁、渠刘、茜家沟等一个个“众筹”建起来的中心村,就像散落在黑河川的一粒粒宝石,由滔滔黑河连缀起来,让黑河川再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记者 赵永刚 徐青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 责任编辑:李宛阳(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