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广至藏族乡:从“寸草不生”到“满地金银”
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甘肃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瓜州县累计接受了“两西”、疏勒河、九甸峡三打项目移民和外地租地农民等四类移民,总共18131户、82530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比例近80%,随着大量移民涌入,瓜州也成为甘肃省移民第一大县。
在瓜州六个移民乡镇中,广至藏族乡成立于2008年,是全省5个涉藏管理的乡镇之一,全乡接收安置九甸峡库区临潭、卓尼、岷县三县7乡23个村非自愿移民1936户9193人。建乡初期,这里自然条件艰苦,生态环境恶劣,全乡新开耕地盐碱板结严重,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发展基础薄弱,全乡贫困发生率达64%以上。
广至乡大力发展畜牧业
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筑牢脱贫之本
面对摆在眼前的难题,广至乡大胆尝试,破解发展难题,趟出了一条适合广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子,经过11年不懈努力,全乡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565座,棚均年收益达到2万元以上。创建南北两个“千亩”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建成党群科技服务中心、特色果蔬扶贫车间、有机质加工厂各一处,建成集果蔬育苗、精细种植、冷链物流、科技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现代戈壁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综合示范园区,解决了诸多制约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的难题,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种养加”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扶持建成标准化规模肉兔养殖场1个、千头肉牛、万只肉羊养殖厂1个。针对部分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实施“以羊入股”和“资金入股”的扶贫带贫模式,由乡党委、政府监督落实,引导村集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到龙头企业,脱贫户可享受到扶贫资金投资额10%的年收益,同时也补齐了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短板。借助“五小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后院经济。目前,全乡肉羊饲养量达到1.2万头只,肉牛饲养量达到260头只,肉兔饲养量达到3000只。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面开拓销售渠道
面对产业化程度低、种植结构杂乱、栽培管理缺技术、持续发展缺龙头、产品销售无市场等问题,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四个统一”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即“统一育苗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经营、统一上市销售”。企业按照合同订单价进行收购 ,实现了由散户种植向规模化种植的转变,较常规设施种植棚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内引外联,扶持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到全产业链当中,参与园区种植经营的农户已达到920户,占全乡户数的47%,合作社达到8家,与合作社连接的县内外企业达到6家。同时积极拓展本地销售市场,在县城开办5个广至蔬菜直销店,在瓜州市场建设8个广至藏族乡无公害果蔬自产自销摊位,并与敦煌3家蔬菜批发市场及本乡蔬菜贩运大户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进一步拓宽、稳固了销售渠道,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稳固。
强力推进劳务经济,强化就业扶贫
紧盯产业培育、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根据群众技术需求和文化层次,分类分批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全乡有技能培训需求群众培训实现全覆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挖掘培育劳务带头人队伍,消除贫困群众“不想出去”的思想和“不敢出去”的顾虑,激发群众就业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发挥洮砚产业特色优势,初步建成集洮砚产业孵化、洮砚产业扶贫车间、人才实训、农村务工人员实用技能培训、乡村旅游及小手工展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洮砚产业基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洮砚雕刻民间工艺。组织培训有洮砚雕刻基础的贫困群众100余人(次),20余人参加洮砚展及参评会,获得各类大小奖项80余个。组织50余人到敦煌莫高窟和研究院学习石窟飞天文化,订制飞天系列洮砚旅游纪念品300余套。立足瓜州本地石材、玉石资源,承接玉雕、石刻等业务,借力电商扶贫帮扶,建设了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洮砚价值80余万元,进一步拓宽了洮砚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通讯员 党挺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05-26临泽新华镇:“光伏发电”照亮脱贫致富路
- 2020-05-26阿克塞:念好养鸡“经”走上致富路
- 2020-05-26灵台景红斌:退役不褪色 致富不忘乡
- 2020-05-25庄浪:挂满致富果 齐心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