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家园里种大棚 移民徐小青过上幸福生活
徐小青家的全家福
中国甘肃网4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 文/图)从当初的28个大棚到目前的1565个大棚。九甸峡库区移民徐小青见证了新家园广至藏族乡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最困难的创业时期。当初他们和9000多位农民为了国家工程,牺牲个人利益踏上了西行建设新家园的征程,在瓜州广至藏族乡扎根。而为了帮助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群众。近年来,瓜州县本着“移的进、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为户均打造一个棚,修整两亩高产田,让群众脱贫致富后劲足。
4月27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广至藏族乡岷县村移民徐小青家,看勤劳致富的一家人在新家园的新生活。
毛辣子是瓜州地方的辣椒品种,鲜辣醇厚深受当地人喜欢。4月27日,记者见到徐小青时,他家的一棚毛辣子已经售罄。
徐小青说,毛辣子一斤7元,都不用他们管销售路,辣子熟了客商就在大棚外面等着收购,特别是春节前后一斤毛辣子卖到24元左右,收益更好。
从岷县点心到茄辣西拌拉条子,12年过去了,徐小青一家也融入瓜州,他棚里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都是当地居民喜欢的家常菜。
徐小青和妻子赵孝芳在温室大棚忙碌
徐小青说,2008年,政府倡导为九甸峡工程移民。他们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批从岷县维新乡(现维新镇)移民到瓜州广至藏族乡,当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吹石头跑就是真实写照。移民来的第二年,乡上号召有意愿的群众种植温室大棚,他报名种了一个棚,从这之后就和种菜结缘了。
徐小青曾经当过兵,还有多年在新疆打工的经验。
徐小青说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动再回老家的念头。首先给国家工程让路是职责,九甸峡工程引洮河水,滋润了陇中也滋润了他的家乡。其次,在老家发展土地少没产业,他去过新疆感觉瓜州气候可以接受。
徐小青的妻子赵孝芳告诉记者,丈夫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12年过去了,她的三个孩子也长大了,两个成家了,一个上了大学。她很欣慰也很满足。现在她都有三个外孙了,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在瓜州他们生活得很好。
今年,徐小青又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加上原来的2个,两口子共打理了6个棚。徐小青说,这些棚如果他打理好,一年收入10万元的目标可以达到,虽然一年四季都忙碌,但日子也很充实。
徐小青告诉记者,这几天,他种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也陆续上市,这种西红柿可以当水果吃,在市场上很抢手。
徐小青所在的广至藏族乡原来叫白旗堡,2008年建制广至藏族乡,共接收安置九甸峡库区3县(卓尼县、临潭县、岷县)7乡23个行政村移民1936户9193人。
站在广至藏族乡史馆,你会发现这个年轻的乡镇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广至藏族乡党委书记陈敏说,广至藏族乡全乡6个村均属于瓜州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69.6%。经过全乡人民不懈努力。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6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60元,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8835元,全乡建档立卡户1380户5935全部脱贫,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
陈敏表示,广至藏族乡的群众为国家工程做出贡献,他们服务国家安排,踏上西迁之路在瓜州有了新的家园。为了让群众脱贫后有持续后劲,广至藏族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牛羊养殖等产业,持续推进农田、路网建设,让昔日的戈壁滩成为阡陌良田,为群众打造宜居新家园。
广至藏族乡的温室大棚群
相关新闻
- 2020-04-09【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州折桥镇大庄村:温室大棚成农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 2020-01-17临夏市法院举行执行拖欠慈王村大棚租金案件集中发放仪式(图)
- 2018-08-27脱贫攻坚看甘肃|白银会宁大沟杏花村: 千座蔬菜大棚成为村民致富引擎(组图)
- 2017-09-18酒泉向跨境媒体团推介农业:“ 我们的戈壁上长出绿色大棚”(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