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织牢民生网——宁县大力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原标题:稳就业织牢民生网——宁县大力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记者 李建强
今年以来,宁县按照“战疫脱贫两不误,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工作要求,立足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将脱贫攻坚和就业创业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思维,创新方法,通过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实行就近就业、公益专岗等措施,不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夯实创业能力支撑,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定点输送助返岗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宁县每年有近10万群众在外地务工,外出劳务收入已成为宁县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宁县政府统一组织通往河北霸州、广东东莞和宁夏银川的18辆大巴车,“护送”418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今年,宁县紧盯复工复产特殊时期,对外出务工人员采取免费或差异化补助,及时衔接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务工人员名单、集中返岗出行时间地点等信息,组织实施“万人输转”计划,优化运送流程,优先保障成规模、成批次、目的地集中的务工人员出行,并按照“一车一方案”原则,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切实做好全程疫情防控、安全行车、随车服务,力争以最快速度帮助务工人员返岗。
据了解,截至3月底,宁县已输转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组织化输转3.56万人,其中政府“点对点”劳务输转3370人。
家门口也能就业
眼下,春意盎然,走进盘克镇前渠村绿园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正在平地、装土、起苗……一派繁忙景象。
“在合作社务工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我以前在西峰劳务市场干点零活,今年受疫情影响,劳务市场零活比往年少了,听说合作社招工,我就报名来到合作社里务工,为育苗行道夯土、浇水,每天能挣70元。”前渠村村民杨健锋说。
据合作社负责人许海峰介绍,合作社从2月19日组织工人复工,每天组织20多人在合作社里拣苗、装容器袋等。为增加广大贫困群众的收入,合作社还设立了“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最多的时候有150多名工人上班,每年人均可增收8000多元。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宁县按照“原料在外、产品在外,劳动力密集,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的建办标准,先后探索发展出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家庭农场式、生产大户式、企业式7种建办模式的“扶贫车间”,并为新建的所有“扶贫车间”每个注入5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按照轻资产模式入股发展,以不低于4.75%的比例为村集体分红,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据了解,宁县先后建成平子旭翰电子、太昌彩霞香包、长庆桥“彩多多”箱包等“扶贫车间”3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534人就近就地就业,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企业与贫困户双赢。 公益岗位拓富路
如何让广大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近年来,宁县结合脱贫攻坚行动,探索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让广大贫困劳动力走上脱贫之路。
每天一大早,新宁镇坳刘村村民刘俊昌就会到村上,对村道两旁的垃圾进行清扫,并挨家挨户收集村民前一天的生活垃圾。
“我现在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了,在村上收集垃圾,不但可以让村里的环境更好,还可以增加收入。”刘俊昌笑着说,每年他还可以领到公益岗位补助6000元。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宁县通过在乡村设置公益岗位,主要以农村“4050”人员、残疾人及有一定劳动力因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人员为主,将这些人员安置在乡村保洁绿化、乡村道路维护和乡村水电保障等岗位工作,每人每年发放工资6000元,共发放3年。
去年,宁县共开发1099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每个行政村至少3个以上岗位。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共按时发放岗位补贴421.8万元。
相关新闻
- 2020-04-09庆阳市委网信办以网络义拍活动助力精准扶贫
- 2020-04-08合水县蒿咀铺乡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新生活
- 2020-03-31庆阳环县:扶贫车间里的“全家总动员”
- 2020-03-25李岭村 “扶贫车间”复工 群众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