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适应新常态实现新跨越
——靖远县五年经济发展综述
记者 宋秉棣
五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县域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回望历史节点,注定在发展的脉络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靖远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谱写了靖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经济发展步入了总量扩张、增速加快、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3.39亿元,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46亿元,年均增长41.19%;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0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7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912元、7498元,年均增长16.32%和15.44%。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不断加快
靖远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着力推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紧紧扭住“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坚持重点、重心、重力向扶贫靠拢,人力、财力、物力向扶贫倾斜,全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该县制定了“1+18+2”精准扶贫方案,总结推广了“五定五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初步建立了“123456”扶贫工作新机制,探索创设了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思路清晰、措施得当、重点突出,使脱贫攻坚的步伐铿锵有力,贫困村水、电、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和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完善,极大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实施,迁移贫困群众1.9万户8.5万人,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9.54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7.81万人,贫困面由44.46%下降到17.06%,年均减贫2.3万人。脱贫攻坚呈现出亮点多、效果好的喜人局面。
特色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靖远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抓产业、兴龙头、强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该县全面落实“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蔬菜、畜禽、瓜果三大支柱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蔬菜面积达到50.2万亩,畜禽饲养量791.05万头(只),特色林果面积37.18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44个,认证面积68万亩,“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靖远旱砂西瓜”顺利通过国家地标产品评审认定,全县地标农产品达到5个;创建示范合作社135家,家庭农场21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3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60多项,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靖远县先后被列为甘肃白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枸杞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大县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搭建平台工业经济新格局初步形成
靖远县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项目突破”的原则,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建平台、抓项目、增后劲,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刘川工业园、银三角中小工业园、金三角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三个园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刘川工业园已成为全省规划建设面积最大的工业园区和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重点功能区、白银“一区六园”建设核心区,开发建设势头强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三大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6亿元,引进企业42家,完成投资53.86亿元,已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成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三大园区的示范带动下,该县加快推进“3341”项目工程建设,共实施重点项目688项,累计完成投资284.37亿元,省道207线靖远黄河大桥至吴家川公路、农村通畅工程、双永供水工程、黄河干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土地开发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激活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池春水”。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煤炭、电石、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2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7.85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深加工、化工、陶瓷建材、新能源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