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棚改圆了百姓“安居梦”
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新民路东片区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施工。图片由崆峒区委宣传部提供
通讯员 朱元军
房屋逼仄低矮,没有暖气、没有燃气、没有上下水,平均300多人共用一个旱厕,居民行路难、如厕难问题突出。这便是崆峒区新民北路棚户区的真实写照。这里,由于低收入群体多、居住密度大、户籍关系复杂等诸多原因,成为崆峒区棚户区改造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崆峒区力克困难,下定决心。
新民北路片区是崆峒区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片区。该片区东起纸房沟,西至广成路,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总占地面积1173亩,总投资32.5亿元。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新民北路征收组两年间抽调了市、区83个单位的152名干部参与了征收。“处处荆棘,步步难关,工作举步维艰。一千户有一万个诉求,一个人有几百个想法和愿景。”新民北路东片区征收安置组组长姚治兴曾这样描述征收现状。
白祖义是新民北路片区的被征收年龄最大的,几十平方米的小院,房屋简陋低矮,他和家人一住就是20多年。按照政策,老白家可以免费分1套楼房。可老白却因为这是祖辈的家业、历代相传,突然要征地拆迁,难以割舍。
“棚改中心的干部没黑没白工作,牺牲假日,有时遭到拆迁群众的百般刁难,无端指责,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作为一名退休工人,老白最终被感动了。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年底,新民北路东片区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1017户28.92万平方米,西片区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513户10万平方米。拆除33万多平方米,均未出现群众上访,也无安全事故发生。
离开新民北路棚改区,笔者又回访了解放路过店街安置小区的居民马金凤。如今,她在小区做了保洁员。马金凤是过店街棚户区的老住户,属于就地回迁安置对象。“要不是棚改,我们这些人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住上楼房。我原来住的7间平房也就100平方米,没想到这一拆不但分了一套89平方米的楼房,还补了8万多元的差价。现在我每天负责打扫小区卫生,一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上下班坐电梯,你说美不美?”马金凤欣喜地说。
能从旧房搬新家,圆了社区居民们多年的心愿。今年47岁的惠娟,10多年前一直蜗居在土坯房里。惠娟说:“与以前比,简直天上地下,以前门前是一个窄巷巷,买上一车煤,只能拉到大街上,一点点往家倒腾。现在能住上公租房,我已经很满足了!”
平凉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解放路过店街东四巷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心中的喜悦:“城市社区喜洋洋,扒了窝棚盖楼房,住上新房心里亮,乔迁新居感谢党”。
“今年计划改造的新民北路西片区、大岔河桥二期等12片区,应征收房屋3297户77.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5亿元。”崆峒区征收办公室主任彭辉介绍,截至上半年已完成土地报批、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征收房屋250户3.1万平方米。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自2009年至2015年年底,平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1项,改造户数5054户,共建成廉租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6596套32.5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2个片区8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楼2897套30.6万平方米。
如今,在平凉中心城区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例子比比皆是,凝聚了广大干部的精气神,拆出了民生“加速度”。据了解,截至目前,2009年至2013年改造的11个片区已完成征收和安置任务。2014年至2015年改造的10个片区,现已征收房屋2369户63万平方米,建成11幢732套11.2万平方米村民安置楼主体,9幢1234套18.2万平方米居民安置楼及公共租赁房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