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让“文化扶贫”扶起“精气神”

2016-09-09 09:43:1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作者:樊树林

  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宁夏调研时强调,要紧紧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努力助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月7日《人民日报》)

  人心贫困比自然贫困更可怕。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进行扶贫攻坚之际,“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中的文化所凸显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历史的原因、地域的限制造成了国家地方与地方发展的不均衡。在很多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财政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基础差、欠账多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总体不高,在设施建设、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较大也是不争的事实。除了这些缺憾,这些贫困地区所推出的文化产品也呈现出“先天不足”的问题。物质上贫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文化产品供给少,无形中也给贫困地区的群众心理造成了影响,人心的贫困可以说成了这些地区脱贫的一大障碍。

  全面建成小康,文化必须跟得上。要想让“文化扶贫”体现“精准扶贫”的内涵,一方面各地要统筹各方资金和资源,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另一方面,需要文化、文艺工作者守土有责,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产品浸润人心,扶起困难群众的“精气神”;第三,在文化产业富民上精准定位,让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扬光大。贫困地区应将各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形成文化品牌优势,让其创造性转化为“真金白银”。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