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丝绸之路 正文
投稿

【文博会特刊】重镇敦煌 历史中的国际范

2016-09-12 08:08:45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亚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_专题

  原标题:重镇敦煌 历史中的国际范

  ▲自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历经千年,在敦煌地区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石窟群,他们被统称为敦煌石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首席记者 张子艺

  汉帝国高强度的军屯与经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敦煌迅速成为西部重镇。随后,从此地经过的乐僔和尚在傍晚看到佛光万照受到感召,留下来开窟造像,这里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若干个世纪,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类艺术宝库。

  在中国古代史上,只要涉及中原王朝和西域与中亚诸国的交往,注定离不开敦煌。在彼此的恩恩怨怨中,敦煌是桥头堡,中国历史的不少交汇点都落笔在这里。敦煌,就像历史的一枚药引子,王朝的兴衰成败,民族的更替消亡,在这篇戈壁大漠上,上演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大剧。

  敦煌见证了历史兴衰

  有些地域,注定会成为传奇。

  敦煌的得天独厚与汉王朝的政治政策不无关系。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线路,这三条道路都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中亚、欧洲。作为沟通欧亚的商业大道、中原王朝的前出基地,敦煌恰好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从汉唐盛世的必经之路到晋朝保留了中原文脉的世外桃源,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进程中,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敦煌都未曾缺席。

  唐太宗时期,当时西域一带均受蒙古游牧部落西突厥的统治。唐帝国的远征军迅速集结,在广泛动员招募士兵的同时,也征召了一批文化人士和手工艺者随行。这些人将大唐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土地上,敦煌壁画中色彩艳丽饱满,气势宏大的宫廷壁画正来自于这次传播。

  随着唐太宗对河西走廊与西域的强力管控,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日渐繁荣。来自中亚的风俗开始传入中原,胡旋舞风靡一时,“人人学圜转”成了大唐的风尚。今天,胡旋舞已经失传,而在敦煌,胡旋舞却凝固在了石窟壁画之中,令人遐想无限。

  安史之乱割裂了唐朝,敦煌也一度落入吐谷浑手中,被称为“吐谷浑道”,但是敦煌的多民族交融一直在缓慢而顽强的进行着。整个汉魏之际,虽多有战乱,但敦煌的经济和商业日渐繁荣,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佛教东渐兴盛,一度敦煌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

  莫高窟成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巅峰

  公元366年的一天黄昏,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途经此地,看见鸣沙山在金光之中千佛显现,他决定不再远行,要留下来开窟造像。叮叮当当开凿洞窟的声音在此地响了几个世纪,从最初稚拙的线条到柔和丰腴色彩艳丽,敦煌石窟内的绘制越来越丰富多元。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在敦煌地区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石窟群,他们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据记载,敦煌石窟数量曾达千余个,现共存812个,单是莫高窟就有735个,其中,492个洞窟中留有壁画或塑像。共保存了壁画45000多平方米,历代彩塑3390身,以及唐、宋、清、民国等时期的木构建筑10余座。

  商贸往来的兴盛景象和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切磋交融,并最终成就了敦煌莫高窟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巅峰地位。

  汉简出土再现敦煌“国际范”

  距离敦煌不远的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4年6月22日,悬泉置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中展现了许多汉朝与外国之间的交往情况,早期丝路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慢慢从模糊至清晰。简牍记载,丝绸之路繁荣时,一次接待于阗王,其从者多达1600人,仅用坏的杯子就达300多个。

  简牍中,不乏对饮食的精细描述。来自乌孙和小昆弥国的使者食用了仓库里取出来的粟,总共吃了两餐;来自乌孙国的贵人姑代的待遇则迥异,只享用了一餐,却包括四升大米、二斤肉和半斗酒,颇为丰盛。

  汉唐起始 文化从敦煌“东奔西走”

  在经济和贸易之外,以敦煌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还开启了一篇全新的文化历史。文化开始从敦煌“东奔西走”起来,多元文化对于一个国度综合实力的强大推动作用开始显现。

  “包容之量、消化之功”,这是台湾学者许倬云在论及大唐文化时的判定。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商子雍进一步阐释为,唐朝文化的发展和兴盛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心态和汲取能力。

  西域对于中国画风的变革也有着深刻的作用。史料称,隋唐年间,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画家尉迟父子和初唐画家康萨陀将印度的凹凸画法传入了中原。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卢梭伽等都受到此种画法影响。除了敦煌壁画明显有着西域画风,后来在西安地区出土的忍冬纹铜镜、石榴荷叶纹琉璃盘、镶金玛瑙怪兽杯等艺术品也都选用了鲜明的西域风格装饰图案,可见外来艺术对中国绘画造型艺术的渗透之深、之广。

  时至今日,在中国舞剧界并称“双子星”的《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是舞蹈家在敦煌壁画中取材创作而成。商子雍则将以敦煌为重心的丝绸之路认定为“古代中国文明作用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杠杆,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营养的主要通道。中国文化性格的塑成、中国历史的具体形态,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杨亚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