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沙漠之花”花开敦煌
常沙娜陪同法国客人在展馆参观。
9月20日,“花开敦煌——常沙娜敦煌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B馆2层开展,4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展示了常沙娜等5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文化艺术精品100多件,其中包括敦煌壁画临摹作品、花卉作品、装饰图案、供养菩萨头饰、华盖、配饰,服饰手稿,还有吸取敦煌莫高窟灵感而创作的香氛炉、瓷器瓶、敦煌璎珞系列之挂钟等各类工艺品。
中外嘉宾争相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常先生其人其事,无不为常先生的作品和艺术之路折服。
壹
敦煌“沙漠之花”
祖籍杭州,193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的常沙娜,打小就因父亲常书鸿的艺术基因而富有艺术天赋,在绘画临摹领域充分展现了父母优异的艺术天分。1937年,常沙娜随父母迁居敦煌。
1945年,14岁的常沙娜跟随父亲在敦煌学习敦煌历代壁画艺术;1948年春,她和父亲在兰州双城门举办“常书鸿父女画展”,展览宣传敦煌艺术,吸引众人参观,在众多目光中,来自美国的叶丽华慧眼识金并抛来橄榄枝。在叶丽华的支持下,常沙娜到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术学校进行正规绘画造型的学习,领略到了世界艺术的魅力。
1950年,常沙娜学成回国,随后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敦煌文物展览”时,受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赏识而被引荐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做助教,此后,她随林徽因学习工艺美术设计。
林徽因是常书鸿之后影响常沙娜一生的第二位伯乐,“午门相遇”,使得常沙娜在此后的工艺设计领域成就颇丰。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中方代表赠送外宾的礼物中,诸如《和平鸽大盘》等许多工艺品就是常沙娜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完成的设计。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等地都留下了常沙娜的设计作品,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紫荆花纪念雕塑也是常沙娜主持的设计。
1983年至1998年期间,常沙娜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院长,也是历史最长的一位。作为艺术家、设计家,常沙娜继承了父亲常书鸿的衣钵,一生研究敦煌艺术,父亲被后人赞誉为“敦煌守护神”,而她则被尊称为“敦煌的女儿”;又因她对花卉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她又被誉为“沙漠之花”。
贰
万花丛中,独爱无名小花
记者了解到,“花开敦煌”展览是常沙娜第一次完整呈现60多年来工作的重要记录,有其10多岁少女时期与上世纪敦煌艺术家在敦煌临摹的作品、历代图素分析、终生花卉创作及上世纪50年代由林徽因带领指导的景泰蓝等工艺设计作品,将近250件,多数作品均为第一次呈现。
“花开敦煌”展览的首站是2014年7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此后至今已先后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等地巡展。
许多人喜欢画那些高贵的名花,常沙娜唯独喜欢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佛说:拈花一笑,一朵花,一个动作,便足以传达千万种情绪。业内人士说:常沙娜的花卉作品自然不做作,是她性格的侧写。托物言志,花与人,一贯的淡雅、平静、充满简单的幸福感。
展馆的花卉作品,各个都是常沙娜珍爱的“孩子”,向客人介绍这些作品时,老人不失风趣,笑容如孩童。
常沙娜对敦煌艺术的临摹付出了很多,促使她的个人花卉创作独树一帜。为了捕捉大自然中形态各异的花卉的风姿和色彩,常沙娜年复一年,利用几十个春秋寒暑不间断地记录了各样花卉的形象。她说:“它们与人一般,有各自的性格和容貌,有素装的,也有浓妆的;有纤细秀丽的,也有粗狂淳厚的,毫不掩饰地展示着自身的特征,为我提供了再现美的灵感和素材,纯真的写照,是我思绪变化的记载,也是我对自然美的憧憬。”
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董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