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文 赵兴明
在环县合道镇梁坪村,村里人都知道盲人婆婆赵玉英,同时他们也都非常羡慕她有个好儿媳。
76岁的赵玉英自幼患有夜盲症,1996年眼疾加重,白天也什么都看不见了。在漆黑的世界里,儿媳焦秀琴20年如一日,悉心伺候她衣食住行,关心她的冷暖疾病。“要不是这个好儿媳,我不知要受了多少罪。”赵玉英一听有客人来,眼眶里就溢出了高兴的泪水。
她是婆婆的一双眼
婆婆眼疾加重之前,焦秀琴的生活和平常人家没什么两样。仅有的区别就是她家晚饭比别人家吃得早,她中午不休息。
早晨起床穿衣,婆婆经常穿反,或外衣穿到里面,内衣穿到外面,但她总是耐心地帮婆婆脱了再穿。每次吃饭,她都要先给饭碗里夹上菜、送到婆婆手里,再伺候孩子吃饭,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的。
婆婆眼睛看不见,心情烦躁,帮婆婆解闷,也成了她的“必修课”。每天她都要抽空领着婆婆到大门外、公路边转转,山绿了,对面的张家盖新房了,北边的洼地推平了,这些婆婆爱听的事,她经常讲给婆婆听。冬季了,她还把婆婆带到村里邻居家唠嗑、解闷。
她是婆婆的一双手
婆婆的指甲长了,她给剪;头发脏了,她给洗;衣服旧了,她给买新的。20多年来,她一如既往,没有因为农活忙耽搁婆婆一次吃饭,没有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疏于照顾婆婆,也没有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和婆婆发生口角。
焦秀琴的娘家离得不是很远,步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可她一年也回不了两次,就是有什么急事,或者农闲时节想去看看父母,她也是选择丈夫在家的时候,早晨吃过饭去,下午吃饭前赶回来。现在,家里有了摩托车,她宁愿自己过沟爬坡走小路,也不要丈夫接送,让婆婆身边始终有人照顾。
焦秀琴对婆婆的悉心照顾,婆婆和她逐渐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婆婆的一举一动,她都明白老人要干什么,需要什么。
说起儿媳,公公付廷杰赞不绝口,“要是没有她,我们老两口得喝西北风去了。”
她是家里的顶梁柱
焦秀琴家6口人,老人年纪已高,常年多病,孩子上学、结婚也花费了很多,丈夫为了维持生计,经常外出务工,家里的几十亩耕地和照顾老人的担子全压在了她一人肩上。面对困难,她挤时间干活,当老人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总会出现在老人的身边。
婆婆一心想帮助儿媳干点家务,可总是“帮倒忙”。2005年,焦秀琴安顿好老人,急忙下地种麦子,走后不久,婆婆就拄着拐杖想帮家里烧开水,可引着了灶房。从这以后,她养成了晚上“加班”干农活的习惯。耕地、运粪、收割等晚上能干的活,她都选择在晚上做。
“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这个家怎么办。”谈起妻子,丈夫付学军一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