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锦带飞舞,一条峡谷和它的河流
从风台上下来,我们沿着山路返回,通过收费站,直奔葫芦河边。
在伏天永画出的地图上,伏家川是一个呈葫芦状的河谷地带,葫芦中腰是两个峡谷,一个是我们来时穿过的玉钟峡。另一个则是锦带峡口,它是葫芦腰上的那个最细之处。
锦带峡口在收费站前面四五里远的地方。公路和葫芦河并排而行,公路靠山,河水紧贴悬崖,两山之间非常狭窄,原先这里没有路,后来修公路时,才将山崖拓开。这里便是锦带峡的南口了。站在公路边,伏天永说,对面的山就是十二生肖中的牛。牛代表丑时。细看上去,山崖果然像将嘴伸到河水中喝水的牛首。在锦带峡口的北面,也是一个小河谷,南北宽两三里,葫芦河就从北面的山谷中而来。小河谷是葫芦的小头了,而蜿蜒而来的葫芦河就是葫芦上的枝干了。往前走不远就进入了锦带峡的峡谷区。
我们沿着公路前行。眼前景色大变,高山耸峙,一水徘徊,公路缠绕在峡谷和河水之间,一会儿在河东,一会儿到河西。起初峡谷极窄,山势极为陡峭。我们想拍摄一个俯视河谷的镜头,可是陡峭的山坡上连个羊肠小道都找不见。无奈中只好继续往前而行,终于在一护林站对面很陡的山坡上看到了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
这是护林员走的小路。狭窄陡峭难行,有些地方仅仅能容纳两只脚而已,费劲地爬到了半山腰,往下看,河谷美不胜收,葫芦河水反射下阳光形成点点凌波,秋色点染了山间的植物,金黄的树叶熠熠生辉,白色的苇絮如雪如霜,干枯的树干展现着它们的身姿。
葫芦河所流经地域大部分属于陇中黄土高原。一路上,川塬、梁峁密布,层层峰峦,处处河谷,途经七峡八川,河水在峡谷平川形成一束一放的葫芦。
眼前的锦带峡,对近300公里的葫芦河而言,并不算长。葫芦河最长的峡谷是仙人峡,但仙人峡谷内难以通行。而锦带峡则具备葫芦河的诸多特点。因而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标本,一个可以解读葫芦河的样本。
锦带峡是葫芦河进入秦安县后遇到的第一个石质峡谷。峡谷北口,河东岸的李河村,河西岸的锦带寺。当年的锦带寺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悬崖上的石窟至今犹存。在峡口附近有“龙须嘴”“白石头”等石头,据说这是验水石,按照民间的说法,当葫芦河水将要越过龙须嘴时,意味着大水即将来临,就要通知下游防备洪水。伏天永认为,锦带峡得名源自一条丝带。这从史籍上得到印证,记载说:“迤东北为锦带山,其山峻远,望之如带。迤北为锦带峡。有锦带寺,其寺嵌河。”据此,峡谷就叫做锦带峡。
进入锦带峡后,河水穿行在峡谷之间。此时,悬崖耸峙,时而开,时而合,昔日河水奔腾狂啸,穿山破谷一路向前。峡谷中还有一个传说,这是个金国太子的故事。据说,南宋时,金人在腊家城被宋军击败,匆忙中通过锦带峡北撤,谁知一个妃子身怀有孕,经不住旅途颠簸,即将分娩。无奈中,妃子在峡谷中束紧腰带,咬牙坚持随军撤到距离锦带峡口三公里处的徐家城。在这里生下太子。民间传说:“锦带峡里紧带子,徐家城里生太子。”锦带峡也由此而来。
4、污染之水,生态变迁之殇
从半山腰下来,穿过繁忙的公路,沿着一条挖沙车走的路,我们就来到了葫芦河边。
此时,正值暮秋,秋高气爽,河水也应该是清澈见底。人们常说秋水为虹,那么秋水的色彩是让人赏心悦目,秋水的气质也是令人神往的。可惜的是,葫芦河的水,却令我们无比失望。河水,颜色发黄,上面浮着一层层白色泡沫,河水发出淡淡腥味,无疑这是一条被污染的河水。这是人们加工粉条、硝制皮革污水肆意排放、采砂挖石不加节制的结果。
尽管水质污染严重,河边的芦苇却非常顽强地生长着,一株株层层叠叠,白色的苇絮,让我们想起《蒹葭》那首诗。“蒹葭”就是芦苇。这种植物在三千年前就走入古人的笔下。古人没有想到葫芦河水会成为今天的这种境地。
葫芦河的生态变迁有两种原因,一个自然原因。这和北方气候的变迁有关系。人们曾经把葫芦河流域的出土古遗址进行排列。从最早是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开始,一直排列的战国春秋时期,其间有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汉文化。人们发现这些文化遗址从大地湾一期开始,逐渐远离河谷,向更高的纬度扩展。从大地湾一期的35度01分,扩展到齐家文化时期的35度33分。然后,逐渐南移,再退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35度14分。由此,人们得出了纬度、气温、降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纬度南北移动一度,则气温就增加或减少2.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增加或减少100毫米。
同时,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对树木的砍伐。在八千年前,葫芦河流域可以说森林密布。大地湾遗址发现仰韶时期的房屋遗址有240座。从F901房屋遗址测算,大约需要105厘米到50厘米的木材12根。可见,葫芦河流域森林的茂密程度。而到了战国时期,林木已经逐渐稀少了。天水放马滩曾出土战国时期的木板地图上,标注出了周围的木材砍伐点,此时秦安县城周围没有砍伐点,这说明已无木材可砍伐了。
如今葫芦河流域植被少得可怜。原始森林基本上消失了,曾经林木茂盛的地方,如今被开垦成为农田。在锦带峡的半山腰,同样看到山川中树木稀少,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人工林,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灌木丛。葫芦河流域北高南低,最低处是渭河交汇处海拔1130米,而北面发源地的河床高约1950米,东面靠近六盘山一带则为2000米以上。在距今七八年前,葫芦河流域的黄土丘陵区和宁夏南部山区有着大致相同的植被状态,如今却是两重天。
如今来水变小,水质污染加剧,森林大多消失。葫芦河生态之殇,令人痛心。这里就是先民曾经的家园吗?葫芦河流域曾经养育了一个个先民部族,见证过他们的兴旺崛起,这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基,而今天它却是如此境地,真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