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兰州新区聚优势产业 创新驱动国家级新区建设

2016-06-21 16:09:02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

  兰州新区聚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国家级新区建设。

  “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建设,克服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困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6月19日,参加“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的媒体记者走进兰州新区,感受新区巨变。

  兰州新区何以“新”五大方面创新助力发展

  6月19日,参加“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的媒体记者走进走访兰石集团、科天集团水性科技产业园、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企业,探访兰州新区建设发展背后的“秘密”。

  走进兰州新区,优美的生态环境,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来自的全国各地的编辑记者一行都被兰州新区的巨变所吸引,但兰州新区的魅力远远不在于这些,无论是在兰州新区的企业辛勤工作劳动者,还是生活在新区的人们,他们都这里寻找别样的新区未来。

  “国家级新区究竟应该新在哪里”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介绍说,兰州新区的“新”在于战略定位新、规划理念新、发展方式新、产业形态新、体制机制新等。

  兰州新区国家赋予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强调从传统的粗放扩张、规模速度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节约、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兰州新区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体制、投资和财税体制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从一张白纸起步到一座的魅力新城创新驱动发展

  “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建设,克服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困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了解到,目前,我们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蓝宝石生产加工、水性科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炼化和精细化工等六大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目前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已有正威集团、绿地集团、吉利汽车、青岛啤酒等38家“3个500强”企业落户新区。

  兰州新区借助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汇聚创新要素,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以来,经过3年不懈努力,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25.8亿元,年均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亿元,四年间增长了6.62倍,年均增速达到87.95%。

  新区发展不忘生态绿化建设建宜业宜居宜游现代新城

  兰州新区地处甘肃秦王川盆地,自来自然条件恶劣,降雨稀少,风沙大,种树成本非常高。一直就有“种树抱娃”的说法,也就是说种一棵树和生养一个孩子差不多。

  5年来,兰州新区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查,选,建,管”的生态绿化之路。截止2015年,累计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13%;并荣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机构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到2020年,兰州新区可完成生态绿化面积30.2万亩;到2030年,可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

  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定位,依托“一带一路”甘肃段“钻石节点”的区位优势,充分贯彻“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生产、生活和生态”新区的要求。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活配套和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不断增强了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出现在世人面前。

  兰州新区聚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国家级新区建设。

  记者 鲁鹏飞

文章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