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坡遗址:黄土大塬上的丝路古石道
谁能想象到,在黄土大高原的庆阳,却有一段丝绸之路石头古道遗址,令人惊呀!
30日,考察团对位于茹河和浦河交汇处的北石窟寺进行了考察。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艺术宝库。与泾川县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北石窟附近保存最长、最完好的一段丝绸古道——石道坡
丝绸之路的支线,自咸阳北上,过长武,进入董志塬,直走西北方向,就能抵达,宁夏的灵武一带。唐代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就是从穿越董志塬,抵达灵州即位,然后号令天下的。这是,唐代草原丝绸之路和绿洲丝绸之路之间的一个支线。
北石窟管理所吴正科所长,为人爽直,专业性强。得知我们考察内容是玉帛之路文化之旅。他说要亲自带领我们体验一下真正的丝绸之路。
跟随他的步伐,从北石窟往西南方向,约15分钟,我们来到两河交汇处的鹿山脚下的蒲河东岸,有一条从北石窟寺到董志塬山顶延伸的保存最长、最完好的一段丝绸古道,当地人叫石道坡。
在石道接近河谷的地方被拦腰挖断,高约两米有余,据说是古代为防西夏的骑兵由此道突袭而特意斩断。据考证,石道坡为汉唐时期所修筑的关中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古道。公元25年,东汉史学家班彪避难河西,途经石道坡。途中留下千古佳作《北征赋》。在古道的石崖上,至今镌刻着元代署名“罗中”的诗文,年代已久,题记字迹模糊,诗文写道:“今往藏龙伏虎地,偶闻鹿鸣凤临声”。虽短短七字,却包含了这里两交汇,鹿山、凤山、龙山三座山的地名。
在庆阳古道坡的石崖上,至今镌刻着元代署名“罗中”的诗文。
石道开凿在红色的砂石崖上,长度323米,宽度最窄处约有1.5米,靠近崖边凿留有低矮的护墙,落差有五六十公分。石道中间部位有独轮车辙碾过留下数二、三十公分深壕。由于石道“之”字形,在上山的第一个弯道,也许拐弯需更大的拉力与推力作用,两条更深的弧形车辙,吴所长把它称为“历史的转折点”。此弯过后,通过一段石板路,顺着山坡往上走,已看不出路了。再转个弯,一条沟壑的胡同路呈现在眼前,非常壮观。置身其中,有点挟裹的感觉。
在两河交汇的西侧石咀处有个叫鸡头山关卡,原有地面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在十多米高的崖壁上,仅遗存控制吊桥的石窑,石窑有一个南北向的主洞和两个从主洞向东伸出的副洞,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瞭望孔,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大孔作射箭孔,凿通两个朝地面倾斜的小孔做吊桥锁绳孔和起吊孔。南副洞墙壁发现刻有“贞祐七年十一月四日”、“天啓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题记等字形。
虽然此道年久失修,废弃不用。但站在黄土山坡顶远眺三河口,面对着脚下缓缓流淌的蒲河,眼前浮想起往日车马暄器,独轮车夫行走此道的艰辛。也叹时光朝代的飞逝与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