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高台宣化镇:王老汉的甜蜜生活

21-06-03 16:5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今年66岁的王马湾村村民王维汉,13年“追花寻蜜”,养蜂种田两不误,靠辛劳和汗水,从“寻花人”到“守花人”,过上了甜蜜而“浪漫”的日子。

  “今年虽然天气不好,气温低,但对我来说是个丰收年,采蜜时间比往年早十天左右,而且上糖高。”王维汉说。老人不善言谈,但说起养蜂来,却滔滔不绝。2008年,他拜师学艺,和老伴过上了“追花寻蜜”的日子,50个蜂箱、一顶帐篷、一些简易生活用品,就是他当初养蜂时“家”的“标配”,也是他维系着一个家的希望。他告诉笔者,早些年,孩子小,每到春天他就要到四川、陕西等地辗转,哪里开花哪里跑,花开时来,花谢时走。在旁人看来,放蜂似乎挺简单,其实不然。“出门赶蜂不容易,运费贵,花销高,遇上好天气,还能有好收成,若是遇上雨天,还要喂养蜜蜂,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除此之外,到外地赶蜂采蜜还得处理好与当地人的关系。其实蜜蜂授粉能够提高作物、果树产量,花农、果农也乐意。经过13年的精心摸索和管理,目前,王维汉的蜂箱已经有90个了。

  今年,村里推行“一户一片田”,他家的11亩地全部整合到一起了,渠道也铺了,大大节省了耕作和浇灌时间,所以在家门口养蜂既能管好田也能养好蜂,每年忙活2个多月,采3吨蜂蜜,能挣三四万块钱。这几天,油菜花、菜心等菜花刚开败,沙枣花又开了,除家里的30箱蜜蜂外,他还在骆驼城、巷道分别放了一部分箱子,隔两三天去看看,五六天摇一回蜜,也不费劲。

  “现在市场上假蜂蜜多,我的蜂蜜从不掺假,有好多都是回头客,做人要讲良心,坑人害人的事不能做。”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凭良心挣钱,虽说忙碌,但感觉自由自在,当有收获时心里无比高兴,觉得辛苦也值得。攀谈间,他和老伴一边装着蜂蜜,一边贴着自产自销的商标,还给笔者讲述怎样培育蜂王,如何识别假蜂蜜。“现在子女们都大了,各有各的事业,我也不拖累他们,等再多攒点钱,干不动了,就安安心心在家养老。”像王维汉老人一样,在宣化镇,好多老年人虽然不养蜂,但他们也像小蜜蜂一样,是春天里的追梦人,更是乡村的“守花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作着,这些也正是该镇施行“一户一片田”,给他们带来了乐趣和安逸。

  通讯员 张玉峰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山河故事 | 武威,一马跃古今 一窟传千年 山河故事 | 武威,一马跃古今 一窟传千年
  • 年内上映!《吾爱敦煌》讲述樊锦诗与敦煌的故事 年内上映!《吾爱敦煌》讲述樊锦诗与敦煌的故事
  • 【文物图鉴】奔马界“顶流”,你pick了吗? 【文物图鉴】奔马界“顶流”,你pick了吗?
  • 匈奴歌谣里的秘密: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军工中心 匈奴歌谣里的秘密: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军工中心
  • 甘肃这座千年古寺 号称“陇右第一名刹” 甘肃这座千年古寺 号称“陇右第一名刹”
  • 台青到访刘家峡电水站:高峡出平湖 凝聚黄河魂 台青到访刘家峡电水站:高峡出平湖 凝聚黄河魂
  • 《穿越丝路的花雨》经典诞生背后的故事 《穿越丝路的花雨》经典诞生背后的故事
  • 严查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 兰州城关区重拳整治“五毛食品” 严查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 兰州城关区重拳整治“五毛食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成县:金太阳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
2   民乐:多措并举防止耕地撂荒
3   临泽: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工作
4   临泽鸭暖镇:凝聚巾帼力量 助力乡村振
5   庄浪:“微能量”点亮“微心愿”
6   高台宣化镇:芒种时节种瓜忙
7   高台宣化镇:王老汉的甜蜜生活
8   康县城关一小:“五彩·星”托起五彩梦
9   西和蒿林乡:订单辣椒长势喜人 群众致
10   高台合黎镇: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
11   金塔:当好为民“服务员”用心用情解民
12   康县长坝镇:规模化发展 苦大黄种出甜
13   甘州上秦镇:供港蔬菜喜获丰收 蔬菜基
14   高台: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放管服”改革
15   临泽蓼泉镇:学史力行办实事 便民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