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朱家坡村的蝶变
“穷山窝,烂土房,漏风又漏雨;羊肠道,缺口粮,无钱又无奈……”过去,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全村141户人,40%的群众居住在土坯房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600元,村级集体积累为“零”。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群众致富困难、民心涣散、村级班子软弱。
“2013年的时候,村里每两户中就有一户贫困户,村集体欠债6万元,没有致富产业,不少村民都跑出去谋生计了。”回忆起8年前的情景,村民朱玉琴说,“啥事都干不到前头去,每样工作都在全镇19个村垫着底,出去,我们都感觉低人一头。”
村子的变化,起于从2013年底村“两委”换届。
村子要发展,“两委”班子先要强起来。镇党委瞄上了在安口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本村村民孔彦荣。
包村领导来到孔彦荣的照相馆,动员他参加党支部换届选举。“一人富了不算富。作为党员,我有带领群众摘贫帽的责任。”正是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孔彦荣背着家人,参加了村上的公推直选,被当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首先我是一名党员,对着党旗宣过誓,咱就有带领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这份责任。”孔彦荣说,“当时就怀着这样一个初心到村上工作的。”
上任之初,村发展底子薄,工作起步难;班子思想守旧,理念融合难;家人不理解不支持,精神包袱重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三大重困难。但面对困难,他想的最多的是“自己既然选择当了支书,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人看,千万不能让人笑话”。
言胜于行。上任伊始,他带领村“两委”走巷入户访实情、集思广益谋出路,开出了“环境利民、产业富民、文化育民”的“药方”。
“141户村民撒在三个山头上,近一半住在60年代修起的土坯房里,走的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孔彦荣说,“改善生活条件非常是当务之急。”
2014年初,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孔彦荣敏锐的嗅到,机会来了,他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协商沟通,因村因地制宜,制定了“人居改善、环境提升、美丽乡村”三步走的朱家坡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定了就办是孔彦荣的一贯作风。争项目、跑资金、做动员,政府机关、农舍田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4月,新农村建设项目落户村子,当年,最偏远的芦子沟社18户群众先后住进了宽敞亮堂的“小康屋”。
几年间,在孔彦荣的积极衔接和引导带动下,朱家坡村先后利用“五改三建”政策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拓宽产业路2条6.5公里,砂化产业路3.5公里,建成村卫生室、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全村实现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和通社道路硬化全覆盖。
人居环境改善了。孔彦荣又时刻盘算着如何引领群众富起来?
2015年,他打听到,市农牧局计划实施高原夏菜种植项目。“闲不住”的孔彦荣又忙了起来,镇政府、农牧局,他马不停蹄的一趟一趟跑;问政策、学技术,他不厌其烦的一项一项学。经过千方争取,当年,高原夏菜种植项目又落户村子。
“外是胡弄呢!种下的菜卖给谁呢?”孔彦荣说,“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
他就一户一户做思想,一家一家讲好处,村民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入到蔬菜种植中。
群众上手了,天气却不给力。菜刚栽上,遇到了长达40天的伏旱天,给本来热情高涨的孔彦荣泼了一盆“冷水”,就连市上派来的技术指导员也失去了信心。
“既然种,就要坚持到底。”不服输的孔彦荣带着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担水浇菜,抗旱保收。就这样,肩膀磨破了,腰板压弯了,一桶一桶的水浇进了菜地,也“浇活”了群众的信心和希望。秋季,高原夏菜喜获丰收,菜农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高原夏菜推广成功后,孔彦荣又将视角转移到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上,他积极推广荷兰早熟马铃薯、平杂高粱等短平快致富项目,引领发展草畜产业,村子形成了“粮食作物上山、经济作物铺川、山上牛羊满圈、山下蔬菜满园”的致富产业格局。
说起发展,不得不服孔彦荣敏锐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2018年,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实施,孔彦荣指导村子成立了朱家坡村绿色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500余亩,积极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10座,种植起了辣椒、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价值高的设施蔬菜。
当年,合作社收益达到了4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600余元。
村子发展好了,走出去的人也回来了。外面做生意的青年朱兴明回到村子,承包大棚,到山东学习取经,种起了甜瓜、圣女果、礼品西瓜、樱桃、草莓等时令果蔬,发展起了休闲采摘经济。
朱家坡一下火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2019年,他种植的草莓、西瓜摇身变成“金果果”,当年获得净收入30余万元,带动村子260多人在棚里常年务工。“能这么火,其实是我沾了孔支书的光,发展这些产业,都是他给我出的‘金点子’。”朱兴明说。
目前,朱家坡共成立了农民养牛和蔬菜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果蔬大棚138座,修建养殖小区1处,现代化养牛大棚4座。去年,合作社总资产达到600万元,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带动安口镇、神峪乡660户建档立卡户增收14.85万元,带动阳安等3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12万元,社员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探索出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乡村旅游才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外面的人来了,孔彦荣又谋划带领村民发展起了旅游产业。
2019年,朱家坡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一清二改三提升”的思路,大力开展垃圾清除、厕所改造、风貌改造提升工程,集中对村上55座沼气池厕所进行了改造,为35户群众新建了三格化粪池环保厕所,并大胆借鉴农村火炕技术,创新改造“火炕”式温厕10座,新修旅游环保公厕1座。同时,以清理生产废料、四乱现象、老旧房屋、庭院卫生等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成了道路沿线、巷道花园种花种草4000平方米、补植绿化苗木1000余株、种植万寿菊观光带50亩。
“环境美了还不行,主要要让游客来了能休闲、能娱乐、能体验、有东西带、有啥吃。” 孔彦荣又有了致富“金点子”。他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在村子建成了休闲观光园、露天蔬菜种植园、设施蔬菜种植园、休闲垂钓体验园、特色蔬菜采摘园“五园”,村子摇身一变成了集观光旅游、产业开发、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村。
“这些还不够,还要通过举办活动再推一把。”孔彦荣说。
这几年,村上先后举办了农民春晚、汉服走秀、民俗体验、篝火晚会、果蔬采摘等节会活动30余场次。
“前年正月初一,村上举办农民春晚,吸引了周边近5000多名游客,当天我光草莓采摘就收入了4万元。”朱兴明说。
“每个活动,都会吸引周边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但能吃能玩,临走时还可以买些土特产带回家。村民也很开心,家家户户都摆个摊:酿皮子、小杂粮、土蜂蜜、土鸡蛋、大南瓜、小核桃等等,会啥做啥、有啥卖啥,个个都赚到了钱。”孔彦荣介绍介绍说,“去年举办的“情系七夕·欢乐采摘”节,吸引了周边4万多名游客,帮助70多户群众累计创收36万元。”
在让群众钱包鼓起来的同时,这些年,孔彦荣还引领村民大胆探索精神致富之路。朱家坡的文化品牌也越来越响亮:乡村春晚、微电影拍摄、书香进万家、千人饺子宴、古装旗袍秀,个个火爆;随着“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比活动的开展,“天价彩礼”得到抵制、封建迷信得以破除,孝老敬亲、文明婚葬、爱护环境等社会新风尚深入人心。
“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万元,一跃成为全镇的经济强村。”孔彦荣自豪地说,“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市抓党建促脱贫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们支书上任这几年,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我觉得他就像家里的家长一样,在前面带头引领,村民拧成一股绳,啥事都干得非常好。”村民朱玉琴感慨到。
过去,一顶“穷帽子”让朱家坡村人抬不起头;现在,遍村的致富产业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摘掉了“穷帽子”。
“朱家坡不一样啦!成了全市响当当的‘明星村’,村民说话的底气都足了。”说起现在的朱家坡村,大伙儿一片夸赞。
“朱家坡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满山蔬菜粮满仓,层层梯田北塬上,铁路公路通咱庄,红瓦白墙屋里亮,水泥路旁树成行,环境卫生大变样,群众光景年年旺,朱家坡美名到处扬……”村子78岁的老党员李建堂有感而发,编出的这段快板,道出了如今村子的美丽和村民的幸福。
通讯员 张小兵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1-06-01金塔:“桃”人欢心的增收致富产业
- 2021-06-01平凉崆峒:村里有了暖心路
- 2021-05-31临泽新华镇:小香菇撑起“致富梦”
- 2021-05-31西和:订单辣椒促增收 拓宽群众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