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易地搬迁助民富 铆足干劲奔小康

“山大沟深、广种薄收、吃水靠驮、出行靠走、光棍成堆”是武都区群众搬迁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武都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武都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
近日,记者来到武都区易地扶贫搬迁点走访搬迁群众,倾听他们讲述搬出大山深沟的故事。
“良辰安宅、吉日迁居”。2020年7月18日,武都区郭河乡易地搬迁农户入住仪式在桔柑安置点成功举办,率先搬迁的下成、传子山村所有搬迁户喜迁新居。
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林立眼前,干净整洁的小区内,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在广场上健身、下棋,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获得感、幸福感写在脸上......这是武都区郭河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喜人变化。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一家人在桔柑镇能有一套房子,搬迁下来以后,到武都城只需要20分钟,真的太方便了。”今年45岁的郭河乡下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平告诉记者。
2018年,徐平一家5口还住在山上的砖瓦房,贫穷、闭塞、交通不便限制了一家人的发展。2019年8月,他们搬进了郭河乡异地扶贫搬迁桔柑安置点。据记者了解,郭河乡易地扶贫搬迁桔柑安置点的房价为2600元/㎡,政府人均补偿2.5万元,徐平只自筹了13.5万元,便住上了价值26万元的100㎡三居室套房。
“搬下来以后,我还在距离桔柑镇不远的汪家坝村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主要从事花椒加工,效益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我老婆农忙时便在山上务农、管护花椒树,我家种了5亩花椒,今年摘了1200斤呢。”说起现在的生活徐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郭河乡下成村、传子山村是典型的深山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脱贫难度大。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把原本住在山上的104户527人搬到了交通便利的桔柑镇,搬迁后的群众,农忙时在山上种花椒、农闲时在山下务工,收入不减反增。易地扶贫搬迁确实让昔日住在大山深处的山里人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郭河乡党委副书记张鹏珍介绍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伴着冬日的暖阳,记者来到了坪垭新区,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藏乡特色的小二层楼房整齐排列,路灯、文化活动广场等一应俱全,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妇女们专心地刺绣,孩童在路边嬉戏玩耍……一幅美好的小康生活画卷映入眼帘。
2018年5月,村民杨三木舟一家搬进了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开起了小卖部。而搬迁之前,他们一家还居住在坪垭的大山深处的土房,山高路陡、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生活困难,他们一家以种地为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做梦也想不到,我们会搬到坝里,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杨三木舟说。易地扶贫搬迁,也圆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孟海涛的安居梦。
“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住房问题一解决,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日子过好。”一说起现在居住的坪垭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孟海涛满脸笑容。
搬迁后的孟海涛和家人经营了一家小商店,农忙时节种植花椒、辣椒等,一家人的生活过的充实又滋润。一年前,孟海涛还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成了坪垭乡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凭借着精通汉藏双语的优势,孟海涛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现在不仅在乡政府上班,也在这开了一个门市部,一年的工资、花椒、辣椒这些产业收入加起来有八九万,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孟海涛对记者说。杨三木舟、孟海涛只是坪垭乡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一个缩影,“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坪垭藏族乡8个村1236户5731人,通过易地搬迁摆脱了贫困,迎来了美好的新生活。
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后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步入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小区内绿化优美、环境宜人,各种各样的小轿车整齐停放了一排。
“家里老人和丈夫身体不好,孩子都在读书,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我在周边打些零工,所以成了贫困户。去年7月份,政府把我们从乱鞍子村搬迁下来,我家6口人共交了15000元,便住进了100平米的楼房里。搬迁到两水后,我和丈夫在武都区黄鹿坝电厂各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总收入在5000多元以上。”
“现在脱贫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以前居住在山上看病难、孩子上学难、收入少,搬迁到两水镇后孩子读书再也不用租房子住了,家庭收入也有了保障。”乱鞍子村村民孟小花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涉及乱鞍子、黑松坪、杨沟3个深度贫困村,共搬迁群众657户2646人,其中贫困户261户1158人。搬迁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建设8栋住宅楼,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期结合两水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4#、8#、9#楼,用于安置随迁户。
“我老婆在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扶贫车间务工,平均每个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我在城里打些零工,一年家庭总收入在30000元左右。”杨沟村村民龙海平说。
武都区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中药材的种植、初加工及销售。2018年,通过政府精准扶贫产业扶持项目资金,该合作社启动了“带贫计划”项目,积极带动贫困户93户360人,并且辅助贫困户种植了中药材约800亩。
“美好蓝图已绘就,小康生活近在眼前”。“十三五”期间,武都区按照省、市要求,精准确定搬迁改造对象,抢抓建设进度,加强规划监管,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这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搬迁总规模达3882户1654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51户8148人,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2031户8400人涉及坪垭、蒲池、马营、龙凤、琵琶、洛塘等18个乡镇80个行政村135个自然社,新建集中安置点2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投资完成率、竣工率和入住率均达到100%。
小康路上,足音铿锵。易地扶贫搬迁不但切实有效改善了武都区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还帮助大山深处成千上万的贫困群众彻底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武都区广大人民群众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及坚定不移的“愚公精神”逐梦小康,展望未来。
通讯员 赵春兰
相关新闻
- 2020-12-07【中国的脱贫智慧】靖远:找准产业谋幸福 凝心聚力奔小康
- 2021-01-27临泽:脱贫高质量 大步奔小康
- 2020-11-18会宁:民心路为全面小康架起腾飞之翼
- 2021-01-26文县碧口镇:“管好”茶叶奔小康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