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像极了生命的链条,热烈奔放、委婉含蓄地在厚重的黄土塬上写下动人的诗篇。我在远山深情地眺望,一辆辆农用车满载农产品在乡间小路上欢快驰骋,农民的“幸福指数”和宽阔的大道一样,在无尽的延展、不断地提升。
这五年,会宁县坚持把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断头路,作为连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系,不断筑牢和夯实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纽带支撑,全县呈现出了大交通连结大发展、大发展引领大跨越的生动局面。
这五年,会宁县把村组道路硬化工作列入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立足县情,把村组道路建设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常抓不松。
夯固基石,为发展铺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条凝结了无数前人智慧结晶的铁律,也是发展所需、基石所在。自精准扶贫的一池吹水涤荡起今朝焕颜的满目春光,会宁县便开始了在奋进的道路上抢抓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大交通、大战略”的发展大思维,并坚持以项目为牵引,以攻坚为统揽,按照一年一小步、一步一跨越的宏大格局,持续推进交通扶贫纵深发展,让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大道出深山,路通百业兴。
这五年,依托路网连结、体系构建,逐步打通了城乡发展循环,畅通了经济内生活力。于是城乡一体协同推进、工业农业提质增效...
据会宁县交通局负责人介绍,仅过去的一年,会宁县便整合各类资金,实施硬化砂化村组道路300公里,着力强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支撑,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如今:一条条水泥路直铺家门口,一个个小城镇如雨后春笋,大交通之下呈现出了大发展。
“交通引领经济”已经坚定地成为会宁县各级群众干部发展地方经济的普遍共识。
畅通出行,为民生筑路
“以前下雨总担心洋芋、蔬菜卖不出去,现在再也不用发愁了。”家住会宁县新源镇老庄村的村民吴斌高兴地说,以后下雨再也不怕沾两裤腿泥了!他热切地说,这几年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加为民、惠民,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搅拌机、压路机的轰鸣作业声,几天的功夫, 我们老庄村以前泥泞不堪的农村土路一下子就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新源镇党委书记苟宝章说,我们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打通交通梗阻畅通发展提速,让农户在便捷出行中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发展获益。如今,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将开通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高速路”,带动群众扩大洋芋、蔬菜、牛羊等种养殖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事实证明,只有把路修好了,让农村公路这样的“毛细血管”畅通了,才能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财富流,农村经济才可能被盘活,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道路通达南北,经济发展提速。这不仅是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群众出行便捷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线网循环,为小康引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标,交通是基础,也是先导。
一路坦途一路歌。
这五年,会宁县道路交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也绘就了一个又一个蓝图,“经济路”、“出口路”和“通达路”路网结构日渐布局成熟,会宁实现了铺路奠基、筑路发展、兴路引领。
砥砺奋进,才能同谱新篇。
“十三五”期间,会宁县累计组织实施村组道路硬化1110.26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104.7公里、“畅返不畅”整治228公里、自然村道路砂化170公里、养护维修52公里、旅游公路50公里、县乡道路网改善30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
如今:高质量的村组硬化路宛如一条条飘逸的彩练,纵横交错地连接着乡镇、农村、田野。
四通八达,多样化、开放式的交通“大格局”的形成,把日新月异的会宁带上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
修的是大道,通的是民心。
一路走来,会宁县因时谋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凝心聚力,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大发展、新跨越,赢得了会师大地一片欢腾。潮平正阔、风正扬帆。沐浴着改革的东风,会宁县将以脱贫摘帽为契机,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统领,持续推进以各级公路为纽带的大交通建设,奋力谱写会宁交通建设史上壮丽雄阔的历史新篇。
通讯员魏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