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脱贫攻坚

直面“贫中之贫”、解锁“困中之困”:甘肃脱贫攻坚第一线怎样干?

20-08-04 19:20 来源:人民网 编辑:程建

  原标题:直面“贫中之贫”、解锁“困中之困”:甘肃脱贫攻坚第一线怎样干?

  宋丽云 杜昱欣 谢婷 王文嘉 张若涵 孝金波 任妍 郑嘉豪 魏怡 黄帆 

  8个深度贫困县、395个贫困村、17.5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在甘肃这片东西长达1600余公里的狭长土地上,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仿佛地形一样也被“拉长”了。摆脱贫困,如同“滚石上山”。

  日前,“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报道团走进甘肃,采访了多位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立足岗位,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场,与贫困群众心贴心、手拉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们直面“贫中之贫”、解锁“困中之困”,在陇原大地留下了砥砺奋斗的身影。

  “花好每一分扶贫资金,给人民一个交代”

  44岁的福建省厦门市援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扶贫办副主任柯伟阳说,在临夏两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年来,厦门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对临夏脱贫攻坚给予了有效支持。

  柯伟阳在扶贫车间内。(受访者供图)

  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累计选派了39名挂职干部、791名专业人才到临夏办开展帮扶工作。如今,长期在临夏工作的帮扶干部有包括21名挂职干部和44名专业人才在内的100多人,为临夏持续提供扶贫支持。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在产业扶贫、劳务输转等方面实施了帮扶。根据临夏的实际需求和产业特点,加大产业扶贫招商,累计引进东部企业57家,在临夏总投资达50亿元,实施了近100个帮扶项目。援建的扶贫车间主要集中在雨伞、服装、鞋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根据临夏良好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还引进了种植松茸、高原夏菜、中草药等现代农业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这几年带动了近30万当地贫困户脱贫。”柯伟阳自豪地对记者介绍。

  柯伟阳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魏怡 摄)

  近年来,厦门援临工作队立足实际,突出创新,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开设职工“周末学堂”,对贫困农村妇女进行普通话、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扶贫”的同时,既“扶智”又“扶志”。柯伟阳说,“现在很多妇女有机会就近就业,她们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三年财政投资十几个亿,我们的压力大,责任重,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既要在临夏把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又要给厦门人民一个交代。”柯伟阳说。

  柯伟阳和其他挂职干部一样,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回家看看。他说,13岁的儿子知道爸爸在做什么,但没来过甘肃。这两年自己照顾家里的时间很少,今年暑假要是有机会,想让儿子也来甘肃看看:“让他来看看我们在做的伟大事业,也受受教育。”

  “把服务‘三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想要扶贫出实效,必须发展产业。中国农业银行东乡县支行副行长马鸿钰告诉记者,为助力东乡全县脱贫攻坚,他们大力支持历史悠久、享誉西北的本地手抓羊肉产业,创新推出“东乡手抓贷”,通过信贷方式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家庭养殖、农家乐等“东乡手抓”相关领域的客户,培育扶持本地“东乡手抓”品牌,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马鸿钰在当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受访者供图)

  马鸿钰说,不论是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是养殖大户,只要提出贷款申请,农行信贷人员都会上门调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信贷模型,实现系统导入白名单,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快捷办理发放贷款。此外,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者带贫企业申请贷款时,还可以享受财政贴息、基准利率下浮10%的利率优惠等多项优惠。同时,开展简式办贷,批量化作业,提高信用放款效率,并开辟“绿色通道”,上门办贷,减少客户跑路。

  马鸿钰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魏怡 摄)

  马鸿钰表示,作为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就是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支持一批产业,靠产业发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为扶持当地群众培育产业、稳步脱贫,中国农业银行东乡县支行积极支持牛羊养殖、餐饮等当地主导产业,今年已经发放创业贷款超过2.8亿元。”马鸿钰介绍称,“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渠道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东乡的脱贫摘帽贡献金融力量!”

  “心系健康扶贫,是我们身为医者的责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做好健康扶贫对完成脱贫攻坚意义重大。

  急诊科医生郭一尘,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夏河县人民医院医疗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根据夏河县人民医院的业务发展及专科建设的需要,他的队伍共有9人,是急诊科、儿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骨干专家。

  郭一尘在夏河县安果村为牧民进行义诊。(郑嘉豪 摄)

  “我们今年在夏河县人民医院的工作重点是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以前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接诊这些危重病人后,绝大部分都会第一时间转往上级医院,我们帮扶的目的就是让这一部分病人得到迅速救治。以胸痛中心为例,以前夏河县人民医院接诊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后,只能转往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对严重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就是要从这些基础的方面进行传帮带,提升基层医院的业务能力。”郭一尘说。

  郭一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魏怡 摄)

  “有一个河南来夏河务工的小伙子,刚到第三天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那天已经半夜12点了,值班大夫给我打电话说需要我过去看看。当我看到病人的胸片时发现,肺整体偏白了,是严重的肺水肿,他的指脉氧指标不到80%,情况危急,急需无创呼吸机改善缺氧。这时我们幸运地发现,夏河县医院居然有无创呼吸机!当时我们迅速对病人进行了救治,并且手把手教值班医生进行操作,很快病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我们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战’培训。后来我们才了解到,夏河县医院的无创呼吸机是国外捐赠的,说明书是英文的,无人能够操作,一直闲置。”郭一尘感慨地说,健康扶贫不仅要从硬件上进行帮扶,还要从技能和理念上进行帮扶。

  “用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7月18日,由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3亿元建设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揭牌并开始进行招生。已经在碧桂园集团参与十年扶贫事业的党群社责部副总经理、国强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刚说:“我第一次来东乡县的时候,看到当地的情况,就觉得这个地方比我以前所在的扶贫点都要艰难。我去过很多贫困地区,这里确实是最艰难的地区之一。”

  刘刚在东乡县一所学校内与学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刘刚回忆起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筹备之初时的情景:“刚开始和东乡县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时,大家的共同目标是建立一所高中,但考虑到当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职业教育学校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因为一个孩子稳定就业,就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再加上碧桂园集团从2013年开始就创办了职业学院,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最终我们决定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这是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计划2020年秋季开学,主要招收东乡县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刘刚说。学校建成后将通过教育扶贫,实现扶贫由“输血”模式到“造血”模式的转变,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就业技能,早日脱贫,稳定脱贫。

  走进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塑胶操场、室内篮球馆映入眼帘,教室宽敞明亮,学生宿舍均是标准的四人间,宿舍内设有卫浴间,还有24小时热水供应,硬件设施一应俱全。目前,该校设置了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等6个专业。

  刘刚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张若涵 摄)

  “这些专业的设置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应该跟企业需求完美契合,我们公司能够为学生在本专业内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边学习、边实践,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职教融合、产教融合。”刘刚说。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自2018年开始,碧桂园集团对东乡县在读贫困生实施结对帮扶,目前共为东乡县贫困户学生捐助助学金共计358.1万,共帮扶贫困户家庭的1142名学生,为贫困学生减轻上学负担、改善上学条件。

  “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我在草原等你来”

  桑杰是甘肃甘南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性格开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面对众人侃侃而谈:“上学期间因为要考导游证,普通话是必修课,那时候我就跟着广播念普通话,主持人说一句,我跟着念一句,渐渐地就学会了。”

  桑杰(左三)与演员和工作人员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大学期间,桑杰成为一名导游,2014年毕业后,又在外闯荡了数年。2019年,桑杰决定回到自己长大的当周草原,为故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旅游行业,甚至出国到东南亚去挣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现如今甘南在发展全域旅游,这与我的专业是吻合的,也给我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我认为,我的故乡需要一群有担当、有想法、有理想的年轻人。能够将我们在外面所看的、所学的运用到家乡的文旅事业中,从而为甘南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桑杰说。

  桑杰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郑嘉豪 摄)

  “我认为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返璞归真。夏天是甘南的旅游旺季,我们保护好草原,把最纯净的草原留给游客,还能让牧民依靠纯净天然的草原脱贫致富。听到游客们赞美草原、赞美甘南,看到牧民们脱贫致富,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桑杰说。

  桑杰用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推介自己故乡的美景,并向全世界的游客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欢迎大家来甘南,感受这里的人文,感受这里的自然环境,更感受这里最浓烈的民族风情。我在甘南等着你们到来,扎西德勒!”

  教育、医疗事关民生大计,项目、产业带来持续发展。正是这样一群人,日夜奔走在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面对“难中之难”选择“迎难而上”。对于他们而言,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甘肃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路径与抉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教育部和甘肃省联合打造“技能甘肃” 集中力量建设1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图) 教育部和甘肃省联合打造“技能甘肃” 集中力量建设1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图)
  • 【陇人相】镜铁山中护路人:在这里一天就站好一班岗 【陇人相】镜铁山中护路人:在这里一天就站好一班岗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达隆东智:裕固草原春天的记录者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达隆东智:裕固草原春天的记录者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沙漠里的“沙雕”:民勤新景观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沙漠里的“沙雕”:民勤新景观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甘南迭部:村民吃上“文化饭”,搭上“旅游车”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甘南迭部:村民吃上“文化饭”,搭上“旅游车”
  • 【陇人相】逐梦起舞者王琳:用肢体演绎艺术人生(图) 【陇人相】逐梦起舞者王琳:用肢体演绎艺术人生(图)
  • 【陇人相】脱贫路上的实干家——“牛”人马占清 【陇人相】脱贫路上的实干家——“牛”人马占清
  • 【跟着总书记看甘肃】三代治沙人向总书记汇报:“去年今春我们又压沙补植3.5万亩” 【跟着总书记看甘肃】三代治沙人向总书记汇报:“去年今春我们又压沙补植3.5万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甘南佐盖曼
2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大学生潘涛
3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从博物馆到
4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纪春梅:再
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民勤天文科
6   教育部和甘肃省联合打造“技能甘肃”
7   兰州社区奏响友邻之声 社工服务让社区
8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农民企业家
9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文明的“逆
10   全国“两会”精神进企业宣讲报告会在兰
11   【陇人相】镜铁山中护路人:在这里一天
12   临泽:稳就业 让脱贫更有底气
13   高台:打造党建引擎 推动乡村振兴
14   肃南:“四种形态”打造人社“智慧窗口
15   临泽鸭暖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绘就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