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里的欢声笑语
原标题:扶贫车间里的欢声笑语
本报记者 马龙
时至初夏,广河县庄窠集镇大庄村万物向阳,生机勃勃。
早晨6点半,大庄村7社马米乃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给家人做好早饭,便起身到厦门火炬高新区援建的东西协作扶贫车间上班,离家几百米路程,每一步她都走得坚定且充满信心。
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关键,也是难点。大庄村地处庄窠集镇东南部,属于山区,土地稀缺,全村14个社558户、2968人,仅有耕地3660亩,如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村里最紧要的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15年,镇上抢抓东西扶贫协作厦门火炬高新区的资金支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将闲置的五保家园利用起来,建起了占地3亩的扶贫车间,让村里的留守妇女等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
“你今天的打扮俊得很,就像个新媳妇一样……”6月11日,记者来到该扶贫车间门口,远远就听到了车间内传出的朗朗笑声。步入车间,只见屋内整齐地摆放着缝纫机,十几名工人正在裁剪、缝纫、熨烫,大家有条不紊地赶制马甲,缝纫机的“轧轧”声此起彼伏,颜色各异的布料在工人的手中来回摆弄着,偶尔几声打趣的笑声,让不大的车间充满了活力。
顺着工人们的眼光看过去,得知刚被说笑的人便是马米乃,她穿了一件新衣服,大家夸她新衣服很称她,显得精神气十足。
马米乃是大庄村7社的建档立卡户,上有80岁的婆婆,下有未成年的孩子,丈夫患有癫痫,只能在家附近打点零工。以前,由于婆婆和丈夫需要人照顾,她便和所有偏远山区的农村妇女一样,除了耕种几亩薄地外,就是整天围着灶台转。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开支也越来越多,丈夫每月不足千元的工资,仅够自己的医药费,全家人的生活越发难以为继。2015年,当她听村干部说镇上在村里建了一家扶贫车间,经过培训每月能挣上千元时,马米乃兴奋得不得了,和家人商量后便去报了名,成为扶贫车间第一批工人。
刚来扶贫车间,马米乃有些担心,自己从来没碰过缝纫机,怕笨手笨脚耽误工作。经过培训,马米乃渐渐有信心了。“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上钱,还能照顾家人,啥都不耽误。以前一直向丈夫要零花钱,很为难,现在自己挣钱自己花,家里的生活费用也都由我承担,感觉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如今的她制衣剪裁、缝纫技巧样样精通,已经成为车间的管理者。
“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只要你够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在扶贫车间工作,马米乃每月收入2500多元。2018年,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现在的生活充实、规律,人也变得更加自信。“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存钱给儿子娶个好媳妇。”马米乃告诉记者,今年,她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7万元存款给儿子,让他和朋友在广东省惠州市开了一家拉面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庄窠集镇积极发挥就业扶贫“造血”功能,大力引导园区龙头企业将生产线或加工点向贫困村延伸,将扶贫车间优先建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样一批扶贫车间落户乡村,有力地推动了各村的脱贫攻坚。2019年,大庄村贫困面由2014年的74%下降到1.4%,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机器嗡嗡响,工人笑语多。如今,扶贫车间成了妇女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这批订单催得紧,咱们加把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结束采访时,马米乃还在扶贫车间忙碌着。缝纫机欢快的鸣响正记录着她身上悄然发生的变化,她坚信,辛勤付出一定有丰厚回报,主动作为才能迎来幸福生活。
相关新闻
- 2020-06-15临夏州和政县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 2020-06-15临夏州永靖县结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城市档次和整体品位
- 2020-06-15临夏州举办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2020-06-15“2020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组委会来临夏州勘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