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复工复产的“泡沫”
原标题:挤掉复工复产的“泡沫”
为了显得热闹好看,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3遍;为了上级满意,复工复产率不顾实际,越高越好;为了表示重视,高调到企业搞现场办公,事后却啥都没办成……(据《半月谈》)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扎实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但是,从媒体报道看,一些地方实招不多、虚活不少,竟然在复工复产中弄虚作假。比如,一个项目省里集中签约后,县市区还得签约一次,有的项目去年已经开工了,复工复产后又要签约开工一次;还有的地方,盲目攀比复工复产率,数据“注水”之下,企业看似复工了,其实订单量不足,只是不得已假复工,否则越生产越亏损。
凡此种种,都是形式主义在一些领域的渗透与再现。它不仅浪费财力物力,也让企业疲于应付,甚至诱导攀比心理,滋生不实之风。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工作必须实打实、硬碰硬,来不得虚假和浮夸,如果只是为了获得形式上的“吸睛”,在统计数字上表现“成果”,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举措,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误导决策、贻误发展良机。
以形式主义的老一套来应付复工复产,政绩观错位是根本问题。一些干部口头上反对形式主义,实际上却在大搞形式主义,只要能给政绩“镀金”,哪怕明知是在“演戏”,也要做足了“表面文章”;还有的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为了能较快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热衷于“堆”材料、“巧”计算,甚至编造虚假数据,屡屡做出“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更进一步讲,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既有上级为了出政绩而不切实际“逼”的嫌疑,也有下级为了亮政绩而想方设法“秀”的成分。就此而言,挤掉复工复产的“泡沫”,必须要打好“组合拳”。
一方面,要差异化设定考核指标,切忌“一刀切”。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有区别地动态设定相关指标,并杜绝唯“指标化”现象。对于行情不景气、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相关领域,要有重点地抓好政策扶持,有的放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盲目开工、扩大亏损;对于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和市场发展持续向好的企业,要在充分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帮助其提升复工复产率,并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市场发展规律,提振企业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毫不松懈地整治形式主义。要拉长监督的“探头”、调准监督的“焦距”,从启动复工复产的各个环节、下达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等各个方面抓好监督,坚决整治“演戏式”复工、“数字式”复工等形式主义问题;要深入贯彻中央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八个方面要求,对标对表、较真碰硬地整治复工复产中的形式主义,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切实为恢复经济“元气”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
相关新闻
- 2007-10-08兰大“水分博士”将被“挤”掉